北京海淀医疗文化单位脱离行政部门
特设公共委接管医院和文化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人财物
政事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走向终结
2005年07月20日
据新京报讯 一直以来,医院的婆婆是卫生局,图书馆的婆婆是文化部门。昨日,北京市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挂牌成立,作为政府的特设机构,公共委将承担对医院、文化馆等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事业单位人、财、物的管理职能。行政机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一政事不分的行政管理体制在海淀区从此终结。
公共委挂牌揭开行政改制序幕
海淀区区长周良洛说,以公共委的成立为标志,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昨日正式启动。该项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中心,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突破口,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探索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制。
周良洛说,改革的主要目标有三点:解决政府部门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问题,把政府从办事业中解脱出来,使政府部门集中精力履行社会管理职能;解决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分割问题,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统筹能力和管理能力;解决事业单位人财物事的管理问题,建立新型管理制度。
22家医疗单位脱离卫生局
按照海淀区委、区政府《关于启动海淀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区卫生局所属的海淀医院等22家医院、区卫生学校、区卫生局医院管理服务中心、区医学救援中心、区卫生人才服务中心,区文化委所属的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29个承担公共服务职责的事业单位都统一纳入公共委管理。公共委常务副主任余小千介绍,从昨日起1个月内,29家事业单位将完成划转工作。
除此之外,那些承担社会管理职责的事业保留,比如区卫生监督所、疾病控制中心等仍然归区卫生局管理,文化委的社会文化管理所、文物管理所合并为文化执法队。
卫生局不再管理医院人财物
“医院被划转后,并不是真的不归卫生局管。”周良洛在会上指出,卫生局对医院的管理,今后不再涉及具体的人、财、物,而是管宏观、定政策、抓好行业监管等。为此,区卫生局将内设科室由12个调整为6个,强化其社会管理职能和力量。
新成立的公共委将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代表,采取合同外包、招投标、民办公助等形式,与所属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主体建立契约式管理,加强对公共事业资源的整合,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由部门内部配置,向全社会配置转变,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公共委只考核任免医院法人代表
新的管理体制扩大了事业单位的人事自主权。公共委只负责所属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考核任免,其他人员由事业单位自主逐级聘任。海淀区公共委常务副主任余小千说,这项改革推进应该不会有困难,早在7年前海淀区卫生局就已经在直属的医院中只任免党政一把手,其他干部的任命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产生。
余小千介绍,公共委成立后,首先要解决的是尽快完成29个单位的顺利交接,研究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机构,推进事业单位依法独立,事业单位自我管理的现代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