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便血别忽视!徐矿总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守护你的“肠道生命线”

  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医生,我这半年已经便血3次了,做了胃镜、肠镜都没找到问题,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在徐矿总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经常能遇到这样焦虑的患者。其实,当常规胃肠镜检查无果时,小肠血管畸形可能正“躲在暗处”作祟。

  今天,由消化内科唐成祥副主任带领我们来聊聊这个容易被忽视的肠道问题,以及目前主流的内镜下治疗方案。

  01 什么是小肠血管畸形?它为何“难以捉摸”?

  小肠血管畸形是小肠壁血管结构异常(如血管扩张、动静脉畸形等),其血管壁薄脆弱,易破裂出血,表现为反复黑便、便血,严重时可致贫血或休克。  

  它难被发现,因小肠长约5-7米,传统胃肠镜无法覆盖形成“检查盲区”,过去需靠胶囊内镜、小肠镜等特殊手段诊断。

  高危人群注意:中老年人、长期服用抗凝药、有心血管疾病或家族史的人群,小肠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更高,出现不明原因便血时需格外警惕。 

  02内镜下治疗:微创解决小肠血管畸形的“金钥匙”

  常用内镜治疗方式包括:

  氩离子凝固术(APC):

  用氩气高频电流凝固止血,适用于表浅小血管扩张,无痛且创面愈合快。

  高频电凝术:

  以高频电流烧灼畸形血管,适用于单个或局限病灶,止血确切。

  血管夹止血术:

  内镜下放置金属夹夹闭活动性出血点,快速止血防休克。

  硬化剂注射:

  向畸形血管注硬化剂使其闭塞,适用于较粗动静脉畸形,兼具预防和止血作用。

  内镜治疗相比传统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短的优势,多数患者术后1-2天下床,一周左右恢复正常生活。

  03术后护理:做好这几点,降低复发风险

  饮食调整:

  术后24小时禁食,从流质(米汤等)过渡到半流质(粥等),一周内忌辛辣油腻过硬食物。

  观察症状:

  术后留意便血、腹痛、发热等异常,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药物管理:

  服用抗凝药需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暂停,避免影响创面愈合。

  定期复查:

  术后6-12个月复查小肠镜,监测病灶复发或新增情况。

  总结:早发现、早治疗,肠道健康不“掉链”

  守护肠道健康需关注“异常信号”,

  转发科普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肠道隐患。

  小肠血管畸形虽隐蔽但有迹可循,出现不明原因反复便血、贫血时,需及时到消化内科用小肠镜等检查确诊,内镜下治疗为患者提供了微创高效的方案,可告别开腹创伤。

  矿总名医

  唐成祥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徐矿总医院经开区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周三上午 矿一院(经开区)消化科门诊

  徐州市医学会内镜学组委员、徐州市医师协会内镜学组委员、徐州市消化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委员、四川省消化心身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磁控胶囊内镜的操作、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出血的内镜下止血、小肠息肉切除等小肠疾病的诊治。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