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纤维化可发生于多种器官,主要病理改变为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实质细胞减少,持续进展可致器官结构破坏和功能减退,乃至衰竭,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

在全世界范围内,组织纤维化是许多疾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美国有关统计资料证明,该国因各种疾病而致死的病人中,接近45%可以归于组织纤维增生疾病。
一般西医认为,纤维化是不可逆的,西医治疗目标主要是减缓疾病进展和缓解症状。随着中医文化的盛行,中医药在治疗纤维化方面,尤其是肝纤维化和肺纤维化,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受到临床肝病医生的认可。
一、整体调控:打破“炎症-纤维化”恶性循环
无论是肝脏组织还是肺组织纤维化,通常起始于炎症的反复刺激。体内持续的炎症会促使纤维细胞增殖,导致器官硬化。中医药秉持“整体观念”,通过调节全身气血阴阳平衡,从源头遏制炎症。例如,“血府逐瘀汤”中的当归、川芎等药材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柴胡、枳壳则疏肝理气,多味药材协同作用,打破恶性循环。
二、活血化瘀:疏通生命的“河道”
中医认为,瘀血是纤维化的重要病理基础,会阻碍气血运行。中医药采用丹参、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药材,促进血液流动、溶解纤维蛋白。现代研究发现,丹参酮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红花提取物能分解纤维蛋白,同时改善组织缺氧,加速修复。
三、软坚散结:软化“顽固疤痕”
纤维化形成的纤维组织质地坚硬,难以消除。中医药使用鳖甲、牡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药材,软化并消散异常组织。鳖甲能抑制纤维细胞活性,牡蛎促进纤维组织分解吸收,使肝脏、肺部恢复弹性。
四、扶正固本:增强机体“自愈力”
中医认为,正气亏虚是疾病的内因。抗纤维化时,黄芪、党参、白术等扶正固本药材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激活自身修复机制。研究表明,黄芪甲苷能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党参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扶正固本可提高抵抗力,协同治疗。
五、多成分协同:发挥“组合拳”优势
与西药单一靶点治疗不同,中药方剂为多组分、多靶点从不同角度作用于纤维化进程,实现全方位干预。
目前纤维化疾病仍是医学难题,中医药对抗纤维化的机制是传统智慧与现代医学的交融,从整体调理到精准靶向,彰显中医的独特魅力。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将在纤维化治疗领域带来更多康复希望。
中医科
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中医科是徐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科室设有床位30张,医护人员20人,其中国家及省市级专科护士6人、医生6人(包括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科室主任刘绍龙为徐州市拔尖人才、徐州市名中医。
科室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针对不同患者给予个体化治疗措施,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医药抗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中医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辅助作用等。在诊治不明原因肝病、慢性肝病抗肝纤维化、肝硬化及脂肪性肝病治疗、顽固性腹水处理以及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科室秉承传统医学,“扬中医之长,纳西医之优”,开展中药汤剂、针灸、拔罐、刮痧、艾灸、耳穴贴压、中药熏洗、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特色技术治疗,有效解决各类肝病失眠、肝区疼痛、食欲缺乏、腹胀、黄疸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