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吴海江:眼球发黄、小便发黄、可能患恶疾


吴海江组织查房

吴海江和患者家属交流
         █核心提示
        恶性梗阻性黄疸,一种因恶性疾病引发的合并症,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如何治疗?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水平跻身国内先进行列。
        如何预防?专家说良好的饮食习惯很重要,尤其是一些人不吃早餐的习惯要改掉。
        如何早期发现?因为初期患者并无疼痛症状,该疾病的发现比较困难。但是,眼球发黄,小便发黄,甚至皮肤发黄,这些症状还是比较容易辨别的。
        这期健康话题,由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吴海江,给大家聊一聊关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相关知识。
 
        █典型病例
        眼球发黄,小便发黄
        查出恶性疾病
        今年70岁的刘老先生,1个月前,发现自己的眼球有点发黄,当时并没有在意。他以为眼球发黄是年纪大了,视力减退的结果,但随后发生的事情让全家人很是担忧。
        “眼球发黄,我起初以为是睡眠不足引起的,但我增加了睡眠时间,没起任何作用,眼球反而越来越黄。”除了眼球发黄以外,刘老先生还留意到,小便的颜色也开始发黄。“小便发黄,我以为是这段时间天气干燥,水喝得少了,就每天有意识地多喝水,但是没起什么作用,小便越来越黄。”刘老先生说。
        听说这些情况后,全家人有些不放心,赶紧陪他到市中心医院做检查。
        检查的结果让刘老先生和家人非常意外:肝内胆管扩张,胰腺占位,眼球和小便发黄其实是胰腺癌并发阻塞性黄疸。
        “这种由恶性疾病引发的黄疸,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如果不及时治疗,有可能会危及生命。”吴海江介绍说,黄疸严重时,不仅患者的眼球发黄,小便发黄,甚至连皮肤也会呈现黄色。
        经过严密的准备,在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刘先生接受胆道支架置入术。手术结束后,黄疸很快降至正常水平,接着又经过胆管内放疗、腹腔动脉灌注治疗等后续治疗,目前身体恢复得很好。根据要求,刘先生随后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吴海江介绍说,肝脏有很强的再生代偿能力,一般不会出现异常症状,如果一旦表现为明显、持续的梗阻性黄疸,则说明胆流的主流管道已近乎完全梗阻。
 
        █专家解读
        黄疸背后很可能是恶疾
        先看看什么是恶性梗阻性黄疸。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由各类恶性病变压迫胆道系统,造成胆汁不能正常排入肠道而引起的皮肤及巩膜黄染,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和继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上腹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可见于胆管癌、胰腺癌、十二指肠肿瘤、胃癌、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肝门淋巴结转移瘤、肝转移瘤和术后吻合口狭窄等。”吴海江说,任何原因的肝胆部位问题,只要使胆管受到阻塞,就会产生阻塞性黄疸。
        需要指出的是,在很多情形下,黄疸背后很可能是恶性疾病,比如恶性肿瘤。
        “高位梗阻性黄疸通常由恶性肿瘤引起,是指发生在肝总管以上部位的胆道梗阻,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肝细胞癌、胆囊癌局部浸润压迫,以及乳腺、肠胃道腺癌转移等一组侵犯肝门部胆管的疾病。”
        从临床上看,恶性梗阻性黄疸多发生在60岁以上患者,男女发病率基本相似。
        “黄疸是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和主要表现,可见于90—98%的病人。黄疸呈进行性加深,少数可呈波动性,但不会降至正常。”
        至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症状,吴海江说:“常伴皮肤瘙痒,尿色深黄、粪便呈陶土色等。患者的右上腹部隐痛、胀痛或绞痛,向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此外,胆道梗阻并合感染者,还可引起高烧、寒战等。
        吴海江表示,现在医学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判定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超声可探及肝内外胆管的扩张情况,如肿块的部位、大小等;增强CT扫描可较好地显示肝脏的轮廓、形状、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及梗阻发生部位等;磁共振胰胆管成象技术可较好地了解肝内外胆管三维解剖情况及胆道的全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能更好地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及梗阻近端情况,而且亦是进一步胆道引流和支架置入治疗必不可少的步骤。
        胆道支架置入术效果不错
        “因各种肿瘤引起的胆道系统恶性梗阻性黄疸,发现时多为晚期,如不及时接受治疗,病人生存期不足3个月。”吴海江介绍说。
        不过,梗阻性黄疸的治疗,并不简单。
        据介绍,高位梗阻性黄疸多由肿瘤引起,因涉及肝门,结构比较复杂,手术十分困难,而且患者耐受性较差,同时伴有肝肾功能损伤、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腹水等不良因素影响,往往失去手术机会,所以仅5—20%的患者可以接受外科切除术和分流术。
        曾经,医学界认为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是对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捷、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减黄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长期携带引流袋令病人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此外,引流袋的移位、脱落、阻塞、老化以及胆汁局部外渗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金属支架的问世与应用使这一难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由于金属内支架组织相容性好,不易脱落,而且操作简单、置放途径灵活,使其逐渐成为目前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手段。
        吴海江介绍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王小林主任医师等专家经多年研究,在我国较早开展了在患处放置胆道支架加胆管内放疗的新方法来缓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症状,防止支架内再狭窄,以便使患者获得进一步治疗的机会,延续生命。
        治疗过程中,专家发现,由于肿瘤继续生长,常会引起支架堵塞,造成黄疸复发,而在支架置放的同时,积极控制肿瘤的生长,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为攻克这一难关,医务人员新近又探索出了全新的“二步疗法”新技术:专家们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放置支架后,将细小的放射源,通过胆道直接送至肿瘤位置进行腔内放射治疗。
        “这种新方法不仅可使患者的局部肿瘤病灶较快地消褪,症状缓解,而且由于放射源体积小,极易接近肿瘤,缩短了‘轰击肿瘤’的距离,并使射线集中于肿瘤区域,从而能在最大程度上杀灭肿瘤,比常规  疗法更具针对性和杀伤力。而对病人的正常组织则影响较小,把肿瘤治疗的副作用降至最低。”
        据了解,这一新技术已在临床治疗中取得满意的疗效。通过“二步疗法”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晚期肿瘤病人,平均生存期可达16.8个月,明显高于通常采用的“经皮穿刺行胆道引流术”平均8个月的生存期,且无一例出现并发症,进一步延长了此类病人的生存期,提高了他们的生存质量。
        在市中心医院,吴海江和他的同事已多年开展此项技术,惠及众多患者。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胆道支架置入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介入疗法也有着特定的适应人群和禁忌人群。
        比如,这些人是可以接受介入疗法的:肿瘤侵犯肝门部胆管汇合处或肝门区转移性肿瘤及胆总管,以至手术难以切除;各种因素至使行外科手术危险性大,如年老体弱,心、肺功能差或者手术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技术上有难度等。
        这些人就不能进行胆道支架置入疗法,包括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大量腹水。大量腹水使肝脏与腹膜分开,容易造成穿刺困难,即便穿刺引流成功,腹水也会沿着引流管外渗及胆汁渗入腹腔,使引流管容易脱落,或导致胆汁性腹膜炎。
 
        █专家介绍
        吴海江 市中心医院介入放射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东南大学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毕业,医学硕士,专业方向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治疗,徐州市第五批拔尖人才,徐州市双百高层次人才,从事介入治疗工作21年,完成各类介入治疗手术4000余台,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6余篇,其中中华级论文10篇,获国家专利4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2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1项,淮海科技奖2项。
        擅长各种肿瘤及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脑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其中对恶性阻塞性黄疸的介入水平达国内先进行列,研究项目“胆道支架置入联合内外放疗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疸”及“外生型肝癌的分型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