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儿童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专家为您解读儿童肾脏多见病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合会将每年3月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今年的肾脏日是3月14日,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

  肾脏日里说健康。我们邀请了徐州市儿童医院肾内风湿免疫科主任张锐锋和副主任医师杨焕丹,就儿童肾脏门诊的典型疾病进行解读。

  肾病,学龄前儿童多见

  先说一个门诊常见的疾病,原发性急性肾小球肾炎。

  张锐锋主任介绍说:“急性肾小球肾炎在儿童中很常见,民间俗称‘腰子病’,以学龄期儿童尤其是5-14岁的儿童最为多见。临时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为主,同时伴蛋白尿、水肿、少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等特点,也可出现一系列少见复杂的临床如呼吸窘迫、肺水肿和脑病,可作为首发临床表现,先于尿检异常出现,常为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

  患上这种疾病怎么治?

  1. 一般治疗

  (1)休息:患儿病初2-3周应卧床休息,待浮肿消退、血压正常、肉眼血尿及循环充血症状消失后,可以下床轻微活动并逐渐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仍应避免重体力活动,血沉正常才可上学。

  (2)饮食:一般患儿在水肿、少尿、高血压期间,应适当限制水、盐、蛋白质摄入,给予易消化的高糖、低盐、低蛋白饮食, 尽量满足热能需要。尿量增多、氮质血症消除后应尽早恢复蛋白质供应,以保证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3)清除感染灶:存在感染灶时应给予青霉素或其他敏感抗生素治疗。经常反复发生炎症的慢性感染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应予以清除。

  2. 对症治疗

  (1)水肿、少尿、循环充血:适当限制钠盐摄入,应用利尿剂,轻症患者可口服利尿药物,重症患者如少尿及有明显循环充血者可静脉给予利尿剂。

  (2)高血压:有效控制患儿的高血压,警惕高血压脑病出现。如果出现高血压脑病,应快速给予镇静、扩血管、降压等治疗。

  张锐锋主任说:“每年秋冬季节,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儿便多起来。预防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关键在于防止链球菌感染,经常给小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防止脓疱疮。增强体质,还要防止感冒和咽炎、扁桃体炎以及猩红热等链球菌的感染。如果一旦发现感染,应早点治疗,杜绝后患。对肾炎还未完全痊愈者,应防止再次发生链球菌感染,以免肾炎延误难愈。”

  过敏性紫癜:这种紫癜并非皮肤病

  接下来要说的是过敏性紫癜,儿科门诊较为多见。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损害皮肤、关节、胃肠道和肾脏为主的系统性血管炎,多发生于2-8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以春秋二季居多。其临床表现分为肾外表现和肾内表现。

  一、肾外表现

  1、皮肤表现:过敏性紫癜典型的皮疹呈对称性分布,常见于踝部、双下肢及臀部等。约半数的病人皮疹为首发症状,表现为针尖样或片状紫癜,压之不退色,皮疹的分布呈重力依赖性,严重并发症可以有皮肤坏死。

  2、肌肉骨骼表现:关节痛最常见于膝、踝关节,其次是腕、肘关节、手指和脚趾。关节症状为非游走性,常表现为关节肿胀,活动受限,红、肿、热、痛少见。关节症状的特征是一过性,不少的患儿可有皮下水肿,常见于头皮、耳、眼周和手足背部。

  3、胃肠道表现:部分患儿胃肠道首发症状先于皮疹,给诊断带来困难,常见症状为腹痛,表现为脐周钝痛,可有呕吐、黑便,少数可有呕血,肠套叠,对于可疑肠套叠或肠穿孔者,超声检查十分重要。

  4、其它临床表现:可有头痛、颅内出血、心脏损害、肺间质损害、肺出血、睾丸肿痛等,较少见。

  二.肾内表现

  张锐锋主任表示,肾内表现即紫癜性肾炎,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差别很大。从单纯镜下血尿、肉眼血尿、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到高血压、肾功能不全都可能发生,“肾损害者85%发生在4周内,91%发生在6周内,97%发生在6个月内。提醒家长:因此即使起病尿检正常,仍需连续检查6个月,并逐渐延长检查间隔时间,至一年后结束。”

  张锐锋主任表示,过敏性紫癜在急性期发热、消化道和关节症状明显者,应注意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可能存在的过敏原;有明确感染或病灶时,应选用敏感抗生素,尽量避免盲目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紫癜患儿的饮食原则一方面是防止再过敏;另一方面是减轻肾脏的损害。

  具体饮食原则如下:

  1.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立即停止食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如牛奶、鱼、虾、蟹、羊肉、海鲜等,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

  2.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且易消化吸收,忌一些饮食不节的做法。饮食忌肥腻,每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胃肠负担,诱发或加重胃肠道出血。腹痛较重或大便潜血阳性者进食流食、消化道有明显出血者应禁食。

  3.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有腹痛、便血时饮食应精加工,尽量少用粗食或粗纤维多的食物。

  4.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诱发或加重消化道出血。

  宝宝小便如呈红色,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

  宝宝小便呈红色,是儿科常见症状,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杨焕丹副主任医师介绍说,“宝宝小便呈现红色可能有以下原因:1.假性血尿,可能是食用含色素物质所致,常见的有红心火龙果或药物;2.血尿。”

  这里说的血尿是指尿中有超过正常数量的红细胞。血尿包括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其中,镜下血尿:是指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离心沉淀尿每高倍视野下的红细胞的数≥3个,或非离心尿液每高倍视野下的红细胞的数≥1个。

  血尿是儿科常见症状,常提示泌尿系疾患,临床上需进行定性和定位分析其病因,以指导治疗。如果患儿尿色有改变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杨焕丹医师介绍说,“98%的儿童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疾病引起(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改变),2%的血尿是由全身性疾病或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病变所致。血尿可进一步分为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两大类。”

  1.肾小球源性血尿

  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见于: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迁延性、慢性、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等;②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等;③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如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征)、薄基底膜肾病(家族性良性血尿);④剧烈运动后一过性血尿。

  2.非肾小球源性血尿

  ⑴血尿来源于肾小球以下泌尿系统:

  ①泌尿道急性或慢性感染;②肾孟、输尿管、膀胱结石;③结核;④特发性高钙尿症;⑤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或胡桃夹现象);⑥先天性尿路畸形如肾囊肿、双输尿管畸形、膀胱憩室;⑦先天性肾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瘘、血管瘤;⑧药物所致肾及膀胱损伤如环磷酰胺、吲哚美辛、甘露醇、磺胺、庆大霉素;⑨肿瘤、外伤及异物;⑩肾静脉血栓。

  ⑵全身性疾病引起的出血,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

  超过5岁的孩子还频繁尿床,可能属于遗尿症

  孩子尿床可能比想象中的更为普遍。杨焕丹医师说,“在2017年全国范围的遗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5岁的儿童中,患病率为15.2%,而到了7岁,则为8.3%,10岁为4.8%,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自发缓解率,但是,在16岁以上的青少年中,仍有1.1%的患病率。”

  杨焕丹医师介绍说,“从医学上来说,尿床,被称为夜遗尿,目前,国际上比较规范的定义是:大于等于5岁的儿童平均每周至少2次夜间不自主排尿,并持续3个月以上。偶尔有一次或者持续数周的尿床并不能诊断夜遗尿。夜遗尿其中根据是否合并白天的膀胱症状,如尿急、尿失禁、排尿次数增加/减少、排尿延迟、憋尿表现、排尿不畅等,分类为单一症状夜遗尿症与非单一症状夜遗尿症。”

  什么原因导致尿床呢?

  第一,小朋友的生长发育尚未完全,缺乏 “抗利尿激素”,因此,晚上的尿液浓缩没有成人那么好,在夜晚会产生相对较多的尿液。

  第二,孩子的膀胱容量不够大,不够储存整晚的尿液,这可以是指物理上的不够大,也有指“功能性”容量减少,也就是说虽然孩子的膀胱足够大,但未至最大容量时即发出了痉挛,导致尿液排出。

  第三,小朋友夜间不能从睡眠中醒来,充盈的膀胱向大脑发送的信息不够强,不能把孩子叫起上厕所。

  这三个原因,概括起来可以总结为,“尿多了”“膀胱小了”“醒不来”。

  还有其他的原因,也对尿床有一定的影响,如家族史,许多的遗尿症患儿的父母或其他亲属曾有类似的病史。还有饮食饮水,进食过多刺激性的食物,或者夜间饮水较多,也是其影响因素,另外,如果存在便秘,粪便积压压迫膀胱,也容易引起尿床。

  那么,尿床怎么办?是不是随着年龄增长就能好转呢?什么情况才需要治疗呢?

  杨焕丹医师表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遗尿儿童会逐渐好转,但未好转的那部分儿童,其严重程度也可能增加。且夜间尿床影响患儿睡眠,影响患儿自尊心和注意力。

  杨焕丹医师说:“一项对8-16岁尿床儿童的调查显示:尿床对儿童来说是仅此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严重事件。”因此,专家建议:超过5岁的儿童仍经常尿床,务必寻求医疗咨询!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