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陈伟:心脏病运动康复能降低50%死亡率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得了心血管疾病或是心脏手术后的患者,听到最多的医生叮嘱就是好好静养或是适当适度运动。究竟什么是“适当”“适度”?怎么掌握这个“度”?很多人都不甚明白。

  据悉,上周五,由市卫计委和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事业部承办的名医大讲堂继续开讲。徐州市康复医院副院长、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陈伟给大家介绍了心脏疗法的重要一环——运动康复疗法。她指出,通过个性化、对“症”下“药”的运动处方,指导人们科学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许多慢性病。

  得了冠心病,运动康复能降低50%死亡率

  心脏是我们体内一个强而有力的泵,一旦功能减弱了,身体的其他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但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亚健康、慢性病,或者心脏病等,心血管功能或多或少地受到损害,无法正常发挥应有作用。根据《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病患者有2.9亿人,这足以说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首要问题。

  一旦确诊心脏病后,传统的治疗主要集中在药物、支架介入等方面。药物并不是万能的,长期服药也会带来影响,而支架等介入治疗也非一劳永逸。由此,运动康复治疗作为一种能激发人体自我修复,增强心肺功能和体力活动能力的绿色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崇。

  对于心脏有问题的人来说,“运不运动”一直是心里纠结的大矛盾。不运动吧,心肺功能得不到锻炼,无从改善提升;运动吧,怕心脏耐受不了。对此,陈伟表示,从心脏康复的角度来说,运动是值得鼓励的,但更关键的是运动要适度。

  “不运动将导致患者体力活动能力和心肺功能进一步降低,而通过科学的运动锻炼能改善活动耐量、增强心脏适应性及血管调节能力、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改善胰岛素反应性、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改善内皮功能及提高应激能力。所以运动是心脏康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陈伟说,美国曾有一项针对住院冠心病患者实施了5年的跟踪研究,最终发现,运动康复能降低50%的死亡率。

  运动健康前,需要进行一系列风险评估

  因为运动对心脏有好处,所以大家就可以随便去运动了吗?陈伟说,并非这么简单。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心脏病患者都可以运动,比如严重心脏病变的急性不稳定期患者是禁忌运动的,包括严重的冠脉病变、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不稳等。那些心脏已有损害或患有早期心梗的病人,也需要给心脏一段时间的修复,不可很快运动。另外,平时多静坐少动或具有先天性遗传缺陷等人群,如果立即进行长时间剧烈运动,也会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陈伟说,运动康复前需要进行相关评估,通过病情评估、心肺功能评估、运动功能评估等,查找危险因素、排除禁忌症、了解专科情况,进行危险分层。

  比如运动风险评估,是通过评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定心功能、体力活动能力,评定患者运动的安全性,来确定心血管功能状态,从而为制定运动处方提供定量依据。并且对患者运动康复治疗过程进行监护,协助患者选择必要的临床检查和治疗,最后进行疗效评定。

  运动风险评估中有一项是心肺运动试验,是在平板/踏车上进行的,以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直至达到预测心率而终止运动,或患者出现疲劳、心悸、气短、头晕以及胸部不适等症状时而终止运动。由于该试验具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试验前会要求做一个筛查问卷,最好是在有心电监护及专业医护工作者的监督下进行。

  风险评估后,医生开出个性化运动处方运动风险评估之后呢?自然是医生给开出运动处方了。

  陈伟说,运动处方的制定是结合病人病情、年龄、有无运动习惯及个人爱好等,以心肺功能评估及神经运动功能评估等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科学的、量化的、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按照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不仅能提高心肺和肌肉功能、增加体力、减少心脏病引起的住院次数,而且还能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运动的安全性,降低或减少心源性死亡。通过特殊的心脏康复训练器,患者可进行上下肢锻炼,为患者建立心脏的侧支血管循环。”

  心脏病患者康复运动需要一张运动处方,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事项、运动频度等。简单地说,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及平衡训练。

  有氧运动是指机体有充足的氧气供应并能有效地利用氧气的运动形式,包括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有氧健身操等。力量训练主要以增加肌力为目的,包括各种持器械体操、阻力洲练(沙袋、哑铃、实心球、拉力器等)。柔韧性及平衡训练,能够让身体保持灵活协调,也能改善身体的敏捷和姿态,以及防止突然运动所引起的伤害。

  运动要适量,患者注意避免竞技性运动

  据陈伟介绍,运动治疗原则包含了超负荷原则、特异性原则、个体化原则、可逆性原则。

  这告诉我们,运动量要大于平常的活动强度,否则达不到使其功能增强的效果。另外,训练产生的效果并非永久保存。因为停止运动训练2周后,功能改善开始减少,停止训练5周后,训练效果可能失去一半。总之,运动类型可根据患者个体化选择,而运动的强度是心脏病者运动处方中最重要的部分,对运动效果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冠心病患者在进入运动程序前都应通过前面讲述的评估标准指定基线。

  那么自己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呢?陈伟说,合适运动量的标志有:运动时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对话;早晨起床时感到舒适,无持续的疲劳感和其它不适感。相反,若运动中或运动后即时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频发、眩晕、恶心、呕吐、腿疼、面色苍白、气短历时10分钟以上,以及运动后继发长时间疲劳、失眠等症状,则是运动过度的表现。

  陈伟还提示说,在运动康复中应注意避免竞技性运动。只在感觉良好时运动,注意周围环境因索对运动反应的影响,穿戴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鞋,上坡时要减慢速度,饭后不进行剧烈运动。“避免过度训练,药物治疗发生变化时,要注意相应地调整运动方案。”

  冠心病患者,临床将运动康复分为三期

  据了解,心脏病居高不下的致残率是当前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心脏康复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陈伟说,作为心脏病患者重要的康复手段,临床一般将冠心病患者的运动康复分成三期来针对性指导。

  第一期: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康复。从住院后的3-7天开始,持续2周时间。主要防止绝对卧床带来的不利影响和并发症,令患者能够进行一般家庭活动而不出现心血管症状。康复方案包含:床上活动、呼吸训练、坐位训练、步行训练、大便保持通畅、上下楼、心理康复与常识宣教、出院前低水平心肺运动试验、康复方案调整与监护。这一阶段的一切康复训练都要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

  第二期: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的康复。要逐步恢复患者的~般生活活动,且运动能力达到一定标准,避免危险因素的负面影响,且获得心理的恢复,肘间为3-6周。康复方案包括:一股生活活动、活动强度为最高心率的40%-50%、自我劳累程度为10 -13级、无并发症可过渡到无监护活动。这一阶段规定.须医务人员监测,每周门诊随访一次,若有不适应暂停运动,及时就诊。

  第三期:进入到稳定状态,或Ⅱ期结束的患者。康复疗程2-3个月,但自我锻炼要持续终生。通过心肺运动试验、体力活动能力测试后,为其制定运动处方,患者在运动处方下运动训练,以期达到更高标准的运动量,降低冠心病的易患因素,并改善肥胖、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等状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