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王女士拿着年度体检报告走进徐矿总医院肝胆胰外科诊室找到安华松医生:“医生,报告说我有胆结石,但我一点感觉都没有,需要处理吗?”像王女士这样认为“没症状就不用管”的患者不在少数。然而,专家的回答很明确——胆结石只要发现,就必须干预!
带你读懂体检报告
1、胆结石没症状?别被它骗了!早处理是铁律
安华松指出,患者理解的“没症状”和医生眼中的“没症状”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人以为只有剧烈绞痛才算症状。”安华松解释,“事实上,饱食后嗳气、腹胀、打嗝、消化不良等轻微不适,常被误认为‘胃病’,恰恰是胆结石发出的早期信号。”
更严峻的是:长期结石摩擦和慢性炎症会引发胆囊萎缩、功能丧失,甚至癌变。《胆囊癌诊断和治疗指南》数据显示,胆囊结石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是无结石者的13.7倍! 胆囊癌的5年存活率不足5%。因此,专家共识明确:体检发现胆囊结石,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尽早就医干预。
2.保胆还是切胆?功能说了算
面对结石,“保胆取石”还是“切除胆囊”成为患者最纠结的选择。
“核心原则是:不盲目保,也不盲目切。” 安华松强调,关键在于胆囊功能评估。“即使结石较大,只要胆囊收缩、浓缩胆汁的功能良好,就有机会通过手术取石保胆;反之,若胆囊已丧失功能,哪怕结石很小,保留也无意义,甚至成为隐患。”
盲目保胆的后果很严重。安华松特别提醒:“忽视功能评估的一味保胆,极易导致结石复发,更可能埋下癌变祸根。 我们要保的,必须是有功能、有价值的胆囊。”
目前,手术已经进入“无痕”时代,高龄不再是禁区。安华松介绍:针对必须切除的胆囊,微创技术已实现质的飞跃。单孔能使疤痕更加隐匿,随着麻醉和腔镜技术的提高,许多心肺功能差的高龄患者也能顺利手术,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复杂病例(如肝胆管多发结石),一体化多镜联合单孔手术更显优势——仅通过一个孔道便能解决多处结石,大幅降低创伤。
3.防结石,这些习惯要不得!
胆结石形成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安华松总结出四大“促石”习惯:久坐导致胆囊肌收缩力下降、胆汁淤积,边坐边吃零食更是“火上浇油”;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胆汁浓缩易析出结晶形成结石;无肉不欢、甜食过量,高脂高胆固醇饮食直接助推胆固醇结石;过多摄入甜食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胆固醇沉积;雌激素影响(女性需警惕): 多次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或绝经后使用雌激素类药物,会显著增加胆结石风险。
“胆结石是‘疯狂的石头’,科学认知、破除侥幸、及时干预,才能守住胆囊健康,将癌变风险扼杀于萌芽。从今天起,多活动,按时吃早餐,控制油腻甜食摄入——你的胆囊会感谢你。”安华松说。
专家简介

安华送 副主任医师
徐矿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熟练掌握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及肿瘤手术治疗,对肝胆,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造诣,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肝胆胰良恶性肿瘤疾病的微创手术,在省级以上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近10篇。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