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科普小课堂:一文带您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5类,即糖尿病肾脏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和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肾脏病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CKD),也是终末期肾病的首要病因。

  糖尿病肾脏病(DKD)病程不可逆,但通过规范管理可显著延缓进展。一般早期症状隐匿,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2型糖尿病(T2DM)在确诊时即应进行DKD筛查,而1型糖尿病(T1DM)一般在确诊5年后进行DKD筛查,以后均应每年至少筛查1次。具体频率如下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会导致视网膜血管损伤,早期多无明显症状,或仅出现轻微视物模糊、飞蚊症。进展期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视野缺损,严重时突发失明。T2DM患者在确诊后应尽快进行首次眼底检查和其他相关眼科检查。T1DM患者在确诊5年内要做全面的眼科检查。

  一般情况下,建议无DR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1-2年筛查1次;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6~12个月筛查1次;中度NPDR患者每3~6 个月筛查1次;重度NPDR患者每3个月筛查1次;有临床意义的中心性浸润性黄斑水肿1个月复查1次;非中心性浸润性黄斑水肿每3个月复查1次。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主要临床表现以感觉障碍最常见,初期多为肢体远端(手脚)对称性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感觉减退、麻木。后期出现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无力、肌肉萎缩,影响行走和日常活动。自主神经受累时,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出汗异常、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

  T2DM患者在确诊时、T1DM患者在确诊后5年均应接受DSPN的筛查,此后至少每年接受1次筛查。检查包括踝反射、振动觉、压力觉、温度觉、针刺痛觉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等。

  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

  表现为下肢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常合并冠状动脉、脑动脉病变,这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早期症状表现为下肢发凉、麻木、感觉减退,行走时小腿酸胀、疼痛(间歇性跛行);进展期在静息状态下也出现下肢持续性疼痛,夜间平躺时加重;晚期则出现足部皮肤破溃、发黑,伤口难以愈合,形成糖尿病足溃疡。

  对于4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常规进行筛查。伴有LEAD发病危险因素(如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或糖尿病病程 5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至少筛查1次。

  糖尿病足病(DF)

  糖尿病足病(DF)是指初诊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溃疡或组织的破坏。一般早期会出现足部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感觉迟钝,走路有“踩棉花”感;中期则足部皮肤干燥、开裂、发凉,出现无痛性溃疡(多在足底、趾间);晚期溃疡加深、感染加重,出现坏疽,严重时需截肢。

  对于糖尿病患者,日常要注意观察足部皮肤,建议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37℃,时间<10 分钟),穿宽松、透气、合脚的鞋袜,避免损伤;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监测并遵医嘱用药;每年至少做 1 次足部神经、血管检查,高危人群每3-6个月检查1次。

  在这里再次提醒:糖友们在关注血糖的同时,还要关注小便有无泡沫,视力有无模糊、变化,足部有无麻木疼痛、破损,下肢有无疼痛以及间接性跛行等症状,如发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告知医生。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预防为主,重在平时,平时控制好血糖,可以防止或者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按时定期筛查非常重要,早发现,一旦出现并发症积极治疗,逆转、阻止或延缓其进展。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