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最早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两季,阳气处于生长、升发、旺盛的阶段,所以养生应顺应这一趋势,注重养护阳气,帮助阳气更好地升发与宣畅;秋冬两季,阴气渐盛,阳气潜藏,养生则需顺应阴气增长之势,注重滋养阴气,为阳气的潜藏创造良好条件,以蓄积能量迎接来年阳气的生发。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基石,强调了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是万物生长、发展、消亡的根本。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生理活动与自然规律紧密相连,只有顺应四季阴阳变化进行养生,才能与万物共同遵循生长收藏的规律,保持健康状态。
如今,正值炎炎夏日,正是“养阳”的最佳时机。那么,如何平衡好“养阳”及“防暑”呢?
一、饮食调节:温阳防暑
酷暑时节,人体阳气浮于体表,内里脾胃阳气相对不足,且高温易使人贪凉,更伤脾胃。养阳方面,可适当食用辛温食物,如生姜,既能温煦脾胃阳气,又能促进消化,缓解因暑湿导致的食欲不振;选羊肉温补,以热制热,通过发汗驱散体内寒气。防暑方面,多吃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食物,如西瓜、黄瓜、绿豆等,清热解毒效果显著;避免过度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以防损伤脾胃阳气。此外,适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淡盐水或自制酸梅汤,维持身体水盐平衡。
二、起居安排:顺应天时
夏季白昼长、夜晚短,可晚睡早起,顺应自然界阳气的升发与潜藏规律,同时保证充足睡眠以恢复体力;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温度过低的环境中,室内外温差控制在 5 - 7℃为宜,防止寒邪侵袭,损伤阳气;午后适当小憩,养心护阳,时间以 30 分钟左右。外出时做好防护,避免暴晒,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活动;出汗后及时擦干,更换干爽衣物,不可立即吹冷风或冲冷水澡,防止阳气随汗液过度耗散,且寒邪易趁虚而入。
三、运动锻炼:适度运动
酷暑炎热,仍需适度运动以促进阳气运行,但避免高温时段剧烈运动。推荐选择清晨或傍晚,在公园、河边等阴凉通风处进行舒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度,通过运动调动体内阳气,增强身体抵抗力;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但不宜大量饮用冷饮,可喝温水或常温的运动饮料。若天气过于炎热,也可选择在室内进行瑜伽、拉伸等运动,避免阳气过度外泄。
四、情志调节:心静
酷暑易使人烦躁不安,而情绪波动过大易耗散心阳。因此,保持心境平和尤为重要,可通过听舒缓的音乐、练习冥想、阅读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让心情平静下来;也可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转移注意力,缓解燥热带来的不适。同时,避免过度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以养护心阳,正所谓 “心静自然凉”,良好的情绪状态有助于身体更好地适应炎热天气,达到养阳防暑的目的。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