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有“新”更有“心”——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护理高质量发展之路

  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3床左侧卧需垫15°斜坡枕,7床右侧卧位更换为平卧。”护士小朱的记事本里记着每一位患者的注意事项。她手机里每两小时一次的闹钟,是每一次为患者翻身叩背的见证。

  “仪器数据要信,但更要信自己的眼睛和手。”护士老杨能通过患者一个皱眉判断出病人需求的改变。

  凌晨两点,18床的监护仪报警声响起时,李护士正在给王大爷翻身……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直播,却有365天永不熄灭的走廊灯光。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的护士们用年复一年的弯腰、倾听与等待,将“坚守”刻进每一个平凡日夜,用行动诠释着护理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护理部以患者需求为核心、质量安全为基石、创新发展为驱动,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打造区域护理服务标杆,助力区域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模式,精细化管理

  2024年初开始,护理部每月一次的“地坛-徐州”护理业务、管理查房从不间断,本院护理管理者联合地坛医院专家重点分析护理难点、堵点,建立“持续改进组+专项组”双轨并行质控机制,针对跌倒、压力性损伤、非计划拔管、VTE等关键指标实施集束化防控策略,形成“督导-反馈-整改-追踪”闭环管理,逐步实现与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质控目标。

  夜间护理曾是管理的“暗角”,为堵住风险漏洞,医院推行“双人夜班+实时巡查”制度,同步启动高危药品、输血护理等核心制度的动态督查。同时对标地坛医院护理管理,引入“护理红线管理”理念,针对效期物品、不良事件等11项关键内容实施动态监测。实行非惩罚性上报制度,实现护理医疗事故“0”发生。

  通过精细化管理,医院护理质控得到大幅提升,在2024年第二季度江苏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质控报告中的得分为98.40分,位列全省非综合医院第4名。

  用“新”方式,打造专科技术

  肝病科病房里,护士小周正为患者解读《健康宣教手册》。这本巴掌大的手册,将复杂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方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拆解成患者能看懂的“时间轴”,让医患对话从“你说我听”变成“双向奔赴”。

  在结核科,打造三大标准房:结核科标准化沟通示范病房、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管理示范病房、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全程管理示范病房,实现专病护理标准化、系统化,逐步构建“以重点专科为核心、辐射临床全科”的专业发展新格局。

  艾滋病患者的档案柜里,躺着不同的文件夹,用药记录、心理评估、就业帮扶申请……这套“一人一档”的个案管理模式,让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大幅提升。据统计,每年实施个案管理模式的受惠群众约5000余人;2024年《艾滋病的保姆式个案管理模式》荣获徐州市优秀案例。

  在中医护理方面,医院不断推动中医护理新技术的运用,护理部将中医护理门诊的6项中医技术打包成“技术包”,定期送进社区和高校。失眠的老人贴上耳穴贴后沉沉睡去,熬夜的学生体验铜砭刮痧后直呼“头皮发麻但神清气爽”。

  以“心”育才,锻造护理团队

  在《中等长度导管置管资质认证》课上,护士们先在仿真手臂上反复练习穿刺角度,再由带教老师陪同至病房,在真实患者身上完成首次操作。这是“循环课堂”的日常场景,也是区域护理人才高地崛起的缩影。

  “针对护士工学矛盾痛点,我们推出小班制、循环多次培训模式。”护理部主任张俊霞(地坛医院派驻)介绍,该模式采取授课、演示等多种培训方法,合理安排护士培训,缓解护士工学矛盾,切实为护士减负。近4年来,护士执业环境测评得分从74.67分升至82.89分,护士满意度逐年递增。

  护理部副主任逯艳丽介绍,医院还为护士规划了“双路径”培养模式。向外,26名护理骨干赴北京地坛医院进修,带回传染病护理、重症监护等前沿技术;向内,每年选拔N2级以上护士赴重症医学科轮训,重点储备重症、急诊、外科等专科护理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结构与梯队配置。为深化专科护理专业化建设,医院承办了跨区域“专科护士学术论坛”,50余名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参会,与北京地坛医院专家系统交流临床前沿技术与管理经验。同时,医院开展以赛促学,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SCE)》,通过系统化培养体系,提升护士临床思维和急救能力,全面促进护理人才临床胜任力提升。

  “现在的护理队伍整体建设趋于优化,护士素养不断提升。”张俊霞说。医院传染病护理专委会荣获徐州市护理学会优秀专委会三等奖;2024年在徐州市护理学会专委会改选中,医院26名护理管理者及骨干护士加入护理专委会,学术影响力和地区话语权不断提升。

  用“心”温暖,厚植人文关怀

  五一假期第一天,护士小陈推着轮椅上的张大爷穿梭在各个科室,挂号、检查、取药全程陪伴。“以前看病像打仗,现在有护士全程跟着省心多了。”张大爷的满意,建立在“一站式护送”服务3000余人次的接待次数之上,是患者候诊时间缩短40%、焦虑评分下降32%的实证,流程指引满意度达98.6%,护理服务方面实现“零”投诉。

  4月2日下午,护理部第二届“假如我是患者——用心感受,用爱呵护”护患角色互换体验活动成果汇报会成功举办。这是一场持续两年的角色互换体验,以“换位思考+角色互换+体验记录”的方式开展服务流程模拟,让288人次的护士化身“体验者”,催生69项服务优化。

  首届护理人文关怀擂台赛上,有的团队以失明患者为切入点,讲述如何通过个性化沟通与细节服务,化解老人住院过程中的焦虑与无助;有的团队以独居老人护理为例,展示如何将评估贯穿护理全流程,制定个性化方案。一则则真实案例,既有对患者心理需求的精准洞察,也有对护理细节的极致追求。

  这些真情体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无限潜能,《护理用具创新发明》活动上,征集提案15项,6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17项优化流程落地实施,让“经验护理”悄然蜕变为“智慧护理”。

  从“双人夜班”的细节把控到“一人一档”的全周期管理,从“中医技术包”的跨界融合到“护患角色互换”的共情觉醒,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徐州七院)用数据与温度重塑护理价值,让每一项制度落地有声,让每一次创新扎根临床,更让“区域标杆”的使命在平凡坚守中熠熠生辉。(记者/王莹   通讯员/曾梦)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