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传染频道:ICU中的青春绽放——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三位年轻护士的成长之路。
初入ICU:从理论到实践的艰难跨越
踏入重症监护病房的那一刻,几乎所有新护士都会经历一场认知颠覆。书本知识与临床现实的巨大落差,往往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的第一道考验。李文佩,一位95后护士,入职后直接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回忆起初入ICU时的感受,李文佩说:“这里与学校实验室完全不同,每一个仪器报警声都像催命符,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高压环境迫使李文佩迅速调整心态,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为了尽快掌握各种ICU仪器和护理技术,她每天像小尾巴一样跟在老师后面,看操作,听讲解,不懂就问,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库。每天下班,虽然两腿沉沉,但她却感觉收获满满,满脑子都是等待消化的知识,非常充实。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态度促使她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各类危重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各种高端设备的操作技巧,在医院护理部举办的护理操作比赛中屡获佳绩。
超越技术:人文关怀与护理理念的升华
同样是95后的年轻护士周蔚逐渐认识到,卓越的护理工作不仅需要精湛的技术,更需要深厚的人文关怀。 近日,科室收治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住院期间,患者意识清醒,但由于气管切开无法说话,简单的沟通成了最大的难点,不免出现患者急急忙忙比划半天,但医护人员却不能及时理解他的诉求的情况。这时,周蔚想到了最原始的手段--写字。之后的每一天,纸上的文字成了医患沟通的桥梁。由于患者身体原因,写字非常困难,周蔚建议护士长准备了一些日常生活图卡,用生动的卡通图片展现了吃饭、吸痰、翻身、上厕所等场景,患者只需要简单的点头、摇头示意,护理人员便能明白他的需求。患者住院时间长,身边没有家属陪伴,只能自己孤单地熬着清醒的时间。周蔚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动荡,贴心地让家属为他准备了收音机。


从单纯关注疾病治疗到全面关怀患者身心,从机械执行医嘱到主动营造治愈环境,周蔚等年轻护士也完成了护理理念的重要升华,展现出ICU护士作为“生命守护者”的完整内涵。
性别与角色:男护士在ICU的独特贡献

袁将作为ICU男护士的代表,他的成长经历既展现了男护士的独特优势。ICU病房常会遇到体重较重的患者,为避免压力性损伤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要经常为其翻身扣背,往往一个简单的翻身就要两三个护士同时配合用力才能完。而此刻,大家最期盼的就是袁将在班上。科室重症病人的翻身拍背、外出检查、长时间的心肺复苏、纤维支气管镜的配合等,袁将总是冲锋在前,而他,也凭着男性的先天优势,迅速掌握了呼吸机、CRRT等高精尖设备的操作技巧,能够随时辅助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从校园到临床,从理论到实践,这三位年轻护士的ICU初体验虽有各自不同的挑战,却都经历了相似的成长轨迹——在高压环境下快速学习、在挫折中建立韧性、在团队中找到归属。从最初的迷茫恐惧到后来的从容坚定,从单纯执行医嘱到主动参与救治决策,这些年轻护士的蜕变过程不仅体现了个人职业素养的提升,更折射出当代护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