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传染病医院肝病专家科普:与脂肪肝相关的几个误区

  全程导医网 徐州导医纪实/传染频道: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和饮酒量增多,脂肪肝正成为我国越来越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肝病。中性脂肪以脂滴的形式异常的积聚肝脏内,若累及5%以上的肝细胞即引起肝细胞脂肪变,又称为脂肪肝。下面浅谈我在门诊工作经常碰到的几个与脂肪肝相关的误区:

  1、对脂肪肝的危害认识不足,没有足够的重视

  调查表明,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介于12.5%~35.4%之间,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现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体检脂肪肝和肝脏酶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目前仍有很多人以为,脂肪肝的影响范围,仅限于肝脏而且是良性病变,只要转氨酶不增高就不要紧。但是,脂肪肝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攻占肝脏只是第一步,长期的脂肪肝不但可以导致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而且会促发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慢性肾病、结直肠癌等疾病的风险比一般人高出数倍。此外,代谢异常产物还会加重肝脏功能损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可能造成代谢综合征以及机体多器官损伤。

  2、谈脂肪色变

  脂肪最早被曲解,源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和古罗马博物学家老普林尼。他们一致认为,无论雌雄,肥胖的动物更容易不孕不育。近现代,健康产业为了销售产品,拼命地妖魔化脂肪。

  事实上,脂肪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保护内脏,参与机体代谢活动,脂肪总摄入量不足时,很容易造成能量营养不良。尤其是老人,食物摄入量减少,消化能力衰退,更易出现营养不足问题,如湿疹等皮肤病,还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缺乏,出现干眼病、夜盲症、骨质疏松等。对于女性而言,如果缺少了它,可能会皮肤状态差、脱发,并且还会造成月经紊乱甚至影响生育。


 
       通俗的说脂肪也有“好坏”之分:“好”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其分子不稳定,进入人体后可起到调节胆固醇水平的作用,多被称为“好脂肪”。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坚果、深海鱼、植物油等食物中,日常生活中多吃这些食物,有助管好血脂,保护心血管。

  “坏”脂肪——饱和脂肪酸会直接导致坏胆固醇指标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反式脂肪酸”是公认的坏脂肪,它是已知的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独立危险因素,常见于加工类谷物,如饼干、糕点、曲奇中,还存在于超市、饭店反复使用的食用油里。

  3、肥胖相关脂肪肝患者减重过程中长时间极低卡饮食危害很大

  肥胖是导致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减肥对脂肪肝和肝功能的改善有效但并非绝对有效。常见的减肥方法包括节制饮食,加强运动,修正不良行为,服用减肥药物,代谢手术和极低热量饮食。极低热量饮食因不良反应大,不宜用于活动性肝病患者,更不宜长期应用,减肥过程中必须监测体重和肝功能。目前认为导致体重急剧下降的减肥方法对肝脏有不良影响,我们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因服用减肥保健品或减肥中成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和肾损害的病例。体重下降过快(每月体重下降>2kg)的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加用保肝药物,避免肝功能恶化。

  对于脂肪肝请充分重视其危害,依从专科医生恰当合理的行为、饮食、运动处方及治疗方案,长期且科学地管理治疗脂肪肝对健康有深渊的意义。

  徐州健康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