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妇科专家刘娟:子宫肌瘤随访不等于安全 警惕肌瘤悄悄长大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子宫肌瘤反正良性,怕什么?”、“等绝经它就没了,急啥?”、“不碍事就拖着呗”…… 这些关于肌瘤的“安心丸”,您或身边的朋友是否也吃过?

  然而,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提醒,并非所有肌瘤都会乖乖萎缩,长期“放养”的肌瘤,可能成为埋藏在体内的“不定时炸弹”! 忽视它的增长和异常信号,可能会错失最佳干预时机,甚至面临意想不到的挑战。

  一超过“9厘米”的子宫肌瘤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二病区刘娟主任团队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张女士(化名)。七年前,她在一次普通体检中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这在育龄女性中极为常见且多为良性。

  像许多人一样,张女士选择了“随访观察”这一看似稳妥的处理方式。然而,今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女士出现下腹疼痛并向右腿放射的症状,虽经消炎治疗有所缓解,但复查超声显示肌瘤已悄然增长至约9厘米!警惕之下,她接受了腹腔镜下子宫病损切除术。

  本以为只是切除肌瘤,但术后病理报告结果却令人震惊——确诊为“子宫平滑肌肉瘤”,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面对这一结果,刘娟主任团队迅速为张女士实施了全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张女士恢复良好,后续还需进一步补充化疗。她的经历揭示了一个常被忽视的关键点:长期随访观察并非绝对安全,适时手术干预至关重要。

  张女士没有想到,曾以为没有危险的“子宫肌瘤”,竟然是自己养了多年的“恶性炸弹”!

  子宫肌瘤真的“绝对安全”吗?会恶变吗?

  1.子宫肉瘤 ≠ 子宫肌瘤!子宫肉瘤约占所有子宫恶性肿瘤的 1%-2%,多发生于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与子宫肌瘤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迄今为止,尚无可以完全区分子宫肉瘤和子宫肌瘤的症状,两者均可出现异常子宫出血(56%)、盆腔包块(24%)和盆腔痛(22%)等。

  2.子宫肉瘤易误诊为子宫肌瘤。数据显示,在新诊断的“肌瘤”中,肉瘤的发生率约为1/800。此外,近年研究提示,女性初潮年龄提前以及过早的性生活,使得子宫肉瘤的发生率亦趋年轻化,甚至可能出现在青春期。

  3.与子宫肉瘤不同,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的育龄女性,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值得强调的是,其恶变为肉瘤的概率极低,约为0.4%-0.8%。

  子宫肉瘤的高危人群

  目前子宫肉瘤的确切病因未明,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风险:

  (1) 年龄:中老年女性。

  (2) 种族因素。

  (3) 遗传因素:有癌症家族史及肿瘤病史等。

  (4) 盆腔放射治疗史。

  (5) 长期使用他莫昔芬等。

  科学管理肌瘤 把握关键手术时机

  面对子宫肌瘤,刘娟主任提倡科学管理、个体化决策,避免走入“只随访不处理”或“过度治疗”的极端:

  1.定期随访是基础,但非万能:无症状的小肌瘤定期复查(如6-12个月一次超声)是必要的。有时,还需加做磁共振弥补超声影像上的不足,但务必按时复查,不掉以轻心!

  2.高度警惕“危险信号”,及时就医评估:

  Ø 肌瘤快速增大:短期内肌瘤迅速增长(3-6 个月内增大约 1 倍)体积显著增加。

  Ø 肌瘤过大: 直径>5cm(或>8cm),或子宫增大如孕2-3月以上。

  Ø 症状出现或加重: 月经量多、经期长致贫血;严重痛经;明显压迫症状(尿频、便秘、腹胀);新出现或持续的盆腔痛(尤其休息不缓解或放射痛);绝经后肌瘤不缩反长或出血。

  3.及时评估,考虑手术: 当出现上述“危险信号”时,务必及时就医,由专业妇科医生进行全面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生育需求、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增长速度等综合因素,判断是否到了需要手术干预的时机。

  科室介绍

  妇科二区

  普通妇科+盆腔痛亚专科

  科室正开展普通妇科及盆腔痛专科疾病的诊治,开展妇科肿瘤精准切除、宫腹腔镜微创手术、盆底功能修复、更年期综合管理等,致力于解决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宫颈病变等疑难问题。

  刘娟

  妇科二区主任 主任医师

  毕业于扬州医学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30余年,深造于北京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妇科肿瘤。擅长诊治:不孕症、反复自然流产、异常子宫出血、妇科炎症及痛经、盆腔痛等疾病。擅长经腹、经阴道及宫腹腔镜 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曾获得淮海科学技术奖及徐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多次;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2022年获徐州市医德之星称号。

  专家门诊时间:

  周二 妇科专家门诊

  周四 妇科高级专家门诊

  周五 更年期保健门诊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