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绝经后是乳腺癌的高发期”“不哺乳就容易得乳腺癌”……这些说法广为流传,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更年期、绝经后的女性是否真的面临更高的乳腺癌风险?如何科学预防,远离疾病困扰?让我们一起了解。
1、乳腺癌发病小高峰:更年期后风险真的更高吗?
答案是肯定的。女性在更年期和绝经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显著变化,这也使得这个阶段成为乳腺癌的发病高峰。随着年龄增长,女性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发生波动并最终下降。在这个过程中,乳腺组织对体内激素变化的敏感性增加,原本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乳腺细胞,在激素的刺激下,更容易出现异常增生,进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事实上,随着年纪的增长,由于机体的DNA纠错能力下降,不只是乳腺癌,所有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都呈增高趋势。
2、真相与误区:不哺乳容易得乳腺癌吗?
母乳喂养对乳腺健康确实有一定益处。哺乳过程中,乳腺组织通过乳汁分泌得到疏通,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更新,有助于排出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降低细胞癌变的概率。
母乳喂养可降低乳腺癌风险,但绝非“不哺乳=必然患病”。乳腺癌的发病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生育和哺乳情况外,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激素水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不过,若女性因各种原因无法哺乳,更应关注乳腺健康,做好日常的乳房自检和定期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理性看待,无需焦虑:哺乳是降低风险的积极选择,但乳腺癌是多种因素(遗传、环境、激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未哺乳女性可通过加强筛查、保持健康习惯弥补风险。现代女性面临工作压力、哺乳条件限制等问题,社会应给予更多支持而非制造恐慌。
3、如何有效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1. 筛查要趁早,别等有症状
40岁以上女性:每年1次乳腺超声+钼靶检查(钼靶对致密型乳腺敏感度较低,需结合超声)。
有家族史或高危因素者:筛查年龄应提前至35岁,必要时进行乳腺磁共振或基因检测。
自检不能替代专业检查:每月月经结束后7-10天触摸乳房,但早期乳腺癌往往很难通过手感发现。
2. 生活方式是防癌“基石”
控制体重:BMI≥24的女性,乳腺癌风险增加30%;绝经后肥胖者风险更高。
合理膳食:少吃高脂高糖食物:红肉、油炸食品会促进炎症反应,增加代谢负担。
坚持运动:每周运动3次,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可降低10%-20%风险。
谨慎使用激素替代疗法:更年期症状严重需用药者,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低剂量使用。

李昌文
乳腺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长期从事乳腺甲状腺疾病研究与临床工作,擅长乳腺癌、甲状腺癌手术及规范化诊疗。擅长乳腺癌保乳、再造、根治手术及微创化治疗及综合治疗。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多项,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国内发表多篇文章。
江苏省乳腺癌质控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江苏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乳腺学组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委,徐州市医学会乳腺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徐州市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家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