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手术困难” 徐州援疆医生冯杰妙手解难题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信息:近日,来自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的柔性援疆医生冯杰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医术,为一位保守治疗无效、手术难度很大、椎体压迫达70%以上,且身体基础很差的81岁老人,成功实施单侧椎弓根旁穿刺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不仅解除了老人的病痛,还避免了传统手术带来的巨大创伤,再次展现了徐州援疆医疗专家在边疆地区疑难重症治疗中的责任与担当。

 

  两个月前,老人贺某意外扭伤导致腰部疼痛加剧,经核磁共振检查,被确诊为腰1压缩性骨折。然而,由于贺某年事已高,体重仅30多公斤,还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帕金森病史,身体状况极差,当地医院评估后认为不具备手术条件,建议采取卧床保守治疗。两个月的卧床休息并未让病情得到改善,反而疼痛愈发严重,翻身、活动都变得异常困难,家人的护理工作也更辛苦。就在全家一筹莫展之际,得知伊犁州奎屯医院骨科脊柱外科来了徐州援疆医生,家人便抱着一线希望,带着贺某前来就医。冯杰接诊后详细询问病史并细致查体,为贺某办理了入院手续,安排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贺某腰1椎体为重度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超过70%,且骨质疏松症状明显。

  “如果继续保守治疗,老人远期出现神经压迫导致瘫痪、褥疮,以及其他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极高。” 冯杰深知保守治疗的局限性,但该病例的手术难度同样不容小觑——按照医院之前做法,对于骨折压缩程度高于30%的病例,通常会建议转往乌鲁木齐的医院进行手术,更何况贺某还伴有帕金森病这一棘手的基础疾病。手术难点清晰摆在冯杰面前:一方面,椎体压缩程度超过70%,椎体穿刺的难度极大,这一环节的难度系数占到了整个手术的90%以上;另一方面,贺某多年的帕金森病史让麻醉选择陷入两难——全麻会面临术后苏醒困难的高风险,而局部麻醉状态下,患者未被麻醉的部位会不自觉抖动,这无疑会给精准手术增添巨大挑战。

  冯杰并未因此放弃。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他就接诊过不少类似病例,多年来在脊柱外科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和手术技巧。为了给贺某争取更好的治疗机会,冯杰多次与科室医生展开深入讨论,反复论证手术方案的可行性。在充分沟通并征得家属同意后,他最终决定为贺某实施局麻状态下的单侧椎弓根旁穿刺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

  手术当天,冯杰沉着冷静站在手术台前。面对患者因帕金森病出现的无规律身体抖动,他凭借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多年的手术经验,精准判断、稳健操作,一步到位顺利穿过被高度压缩的椎管,随后成功为贺某的腰1椎体进行骨水泥灌注强化。整个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仅用时25分钟,手术切口也只有约0.5厘米。当手术成功完成的那一刻,手术室里所有医护人员都长舒了一口气。术后效果立竿见影,仅2小时后,贺某就能自行下地活动,腰部疼痛症状也大大减轻。经过三天的术后观察与恢复,贺某顺利出院。

  “这是徐州援疆医生给我的第二次生命,我一定好好珍惜,没有冯主任高超的穿刺技术,说不定我以后的日子就在床上伴随着疼痛度过了,自己痛苦不说,还拖累了孩子。”出院时,老人拉着冯杰的手潸然泪下。

  对于贺某这台高难度手术,冯杰表示:“手术前就在脑海里反复预演了手术过程,这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必要准备,就是希望让她尽快恢复且在未来日子里不再被病痛折磨。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这是我们来援疆的意义所在,也是徐州医生服务边疆各族群众的具体实践。在接下来的援疆时间里,我会充分发挥自身技术特长和优势,尽可能多地解除边疆各族群众病痛,不断提升本地医生技术水平,为奎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