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矿总医院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为脑转移瘤患者拓宽生存空间

   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01肺癌脑转移压迫神经,急性偏瘫火速入院

  近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紧急收治了一名急性偏瘫患者——

  “患者张大爷(化名)刚到的时候,因为肺癌脑转移瘤压迫脑内神经,半边肢体出现严重瘫痪,动弹不得了;同时伴有较为明显的头痛、头晕等症状。病情比较严重,我们也是立刻组织相关科室专家进行MDT会诊,希望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拟定适合的治疗方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主任王雪峰回忆起当时的救治情景,依然深有感触。

  经过专家组一致讨论,考虑到高龄患者本身存在的诸多不适应症(呼吸功能较差、体质弱等),决定将张大爷收入放疗中心,施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尽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02新路径:脑转移瘤“联合治疗模式”

  近年来,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抗血管治疗已经成为临床上救治脑转移瘤的一项有效手段。

  ■ 其一,生物医学技术和影像学的进步使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干预,越来越频繁地参与到临床治疗中;

  ■ 其二,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靶向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治疗各类转移性癌症。目前,贝伐珠单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复发性胶质瘤的治疗管理,显示出较高的初始放射影像学反应率和显著的疾病控制力。

  徐矿总医院立体定向放射外科伽玛刀中心已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实时图像引导(IGRT)全身型伽玛刀CybeRay2.0,首次在亚毫米级超精微层面实施临床放射治疗,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类患者拓宽生存空间、提升生活质量又分化出一条崭新路径。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较为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之一即为脑部。肺癌脑转移患者预后差,临床大数据显示,手术干预并不能明显提高该类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因此,伽玛刀与抗血管治疗药物的补充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患者头颅核磁共振报告显示,在基底节区存在一个脑转移灶,大小在2~3cm;同时,瘤周伴有较为明显的水肿带。综合上述病情,王雪峰主任迅速安排张大爷接受“联合治疗”。

  03术后翌日即恢复:来时坐轮椅,走时不用搀

  经过伽玛刀放射治疗与抗血管治疗的联合使用,张大爷脑部转移灶得到有效控制,偏瘫症状明显改善,第二天就感觉到肢体力量的增加;同时,之前头晕、头痛的症状也极大缓解,患者语言组织能力较好,可以与医生正常沟通。患者出院时,肢体控制力较好,能够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自己走出医院大门。  

  #联合治疗优势面面观:

  1精准增效,肿瘤控制率显著提升

  伽玛刀通过多束伽玛射线精准聚焦肿瘤病灶,实现高剂量照射,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贝伐珠单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减少肿瘤血供,延缓病灶进展。二者联合能协同增强抗肿瘤效应,临床数据显示,联合治疗对脑转移瘤、肺癌等实体瘤的局部控制率较单一治疗提高 20%-30%,尤其适用于体积较小、位置深在的肿瘤。

  2降低不良反应,安全性更优

  伽玛刀的精准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贝伐珠单抗虽然可能引发高血压、蛋白尿等,但联合治疗时无需增加放疗剂量,能降低放射性脑损伤、脑水肿等风险。研究表明,联合方案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单纯放疗降低约15%左右,患者耐受性更佳,适合高龄或基础疾病较多的患者。

  3延长生存周期,改善生活质量

  联合治疗不仅能快速缩小肿瘤、缓解压迫症状(如头痛、神经功能障碍),还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再生延缓远处转移。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联合治疗可使中位生存期延长4-6个月,且患者体能状态评分(ECOG)改善更明显,多数患者能维持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矿总名医

  王雪峰

  主任医师 副教授 

图片

  立体定向放疗科副主任

  江苏省免疫学会放射与免疫专委会委员

  徐州市免疫学会肿瘤放射与免疫专委会秘书长

  徐州市免疫学会中青年肿瘤专委会秘书长

  徐州市抗癌协会生物和转化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徐州市抗癌协会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专委会秘书

  徐州市核学会肿瘤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

  从事肿瘤治疗专业近20年,擅长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熟练掌握医学影像诊断、肿瘤穿刺活检、深静脉置管等技术。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