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近日,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一名9岁中重度孤独症患儿完成粪菌移植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睡眠障碍、肠道功能异常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为孤独症儿童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夜间频醒 哭闹不止难入睡
乐乐(化名)自幼被诊断为中重度孤独症,存在严重社交障碍、语言交流困难及刻板行为,同时伴有挑食、长期便秘等问题。半年前,乐乐病情进一步加重,频繁于夜间惊醒,伴随剧烈腹痛、哭闹不止,严重影响其睡眠质量和家庭生活。乐乐妈妈辗转多地求医,尝试多种干预手段均未取得理想效果。
粪菌移植 重建肠道微生态
看到网络相关报道后,乐乐妈妈来到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找到了消化内科朱苏敏主任。经过医学评估后,乐乐被推荐进行粪菌移植治疗。在朱苏敏主任的带领下,消化内科医疗团队通过盲肠置管技术,将健康供体筛选并制备的菌液分次、定量注入其肠道内,逐步重建肠道菌群环境。治疗过程中,团队密切监测患儿肠道菌群动态及生理指标变化,并同步调整菌液配方。
睡眠、饮食与情绪同步改善
完成阶段性治疗后,乐乐的夜间惊醒和腹痛症状完全消失,睡眠时间从碎片化转为规律整觉(每晚11点至次日7点),白天精神状态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其挑食行为减少,饮食种类逐渐丰富,便秘问题得到缓解,日常哭闹频率大幅下降。乐乐妈妈表示:“孩子现在能够安稳睡觉,白天情绪也平和许多,这是我们全家半年来最欣慰的事。”
孤独症治疗未来新希望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PDD),主要表现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对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至今医学界仍无法给出确切答案。
朱苏敏主任称,有大量研究表示,肠道微生物谱的改变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异常有关。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无论是否有胃肠道问题,其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都与正常发育的儿童不同。粪菌移植是一项突破性的微生态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将4-13岁健康小朋友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经过特殊处理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重建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系统,近年来在孤独症、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潜在价值。虽然个体化方案制定及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探索,但相信不远的未来,粪菌移植技术或将为更多孤独症家庭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粪菌移植安全吗?
在严格规范操作下进行,安全性良好,医院采用最严供体筛选标准。
多久能看到效果?
个体差异较大,通常需要1-3个月观察期,部分患儿可能需要多次移植。
粪菌移植治疗主要适应症:
-明确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关的肠道内疾病:
肠功能障碍性疾病:肠易激综合症(IBS)等;
肠道感染性疾病:复发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等;
肠道免疫性疾病:炎症性肠病(IBD)、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CD);
此外还有抗生素大量使用和放化疗等术后的腹痛腹泻等。
-明确与肠道疾病或者肠道菌群紊乱有关的肠道外疾病:
复发难治性便秘合并帕金森病、复发难治性便秘或腹泻合并免疫失衡如皮疹、鼻炎、过敏性皮炎等、复发难治性便秘或腹泻合并肥胖、复发难治性便秘或腹泻合并二型糖尿病、复发难治性便秘合并神经系统问题如失眠、焦虑、抑郁、孤独症等等;
-任何经肠道菌群检测存在紊乱的亚健康人群。
专家介绍

朱苏敏 主任医师
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消化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EUS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NOTES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委会NOTES学组委员;中国民族卫生协会健康技术推广专委会常委;世界内镜医师协会(中国)理事;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肿瘤防治分会大肠癌专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会ESD学组委员;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协会胃食管反流病学组常委;江苏省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江苏省食管癌质控专委。
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