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反复腹痛胆管被结石“钻”出洞 徐矿总医院精准施治化险为夷

  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八旬腹痛迷 胆石藏祸端

  Mirizzi综合征

  “医生,我这右上腹疼了三个月了,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晚上疼得根本睡不着觉……”80岁的李奶奶在子女搀扶下,满脸痛苦地走进了徐矿总医院安华松主任的诊室。

  谁能想到,折磨老人数月的罪魁祸首,竟是胆囊里那些不安分的结石,还引发了一种相对罕见却危险的病症——Mirizzi综合征

  腹痛来就医

  李奶奶自述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起初疼痛较轻,她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就在家吃点止痛药、消炎药应付。可随着时间推移,疼痛越来越频繁,程度也越来越重,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子女见状,赶忙带她到医院检查。

  入院后,安华松医生为李奶奶安排了上腹部磁共振和CT检查。结果显示,李奶奶的胆囊里存在多发结石,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较大。初步诊断,这些结石就是导致她腹痛的“元凶”,常规治疗方案是在排除手术禁忌后,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摘除这个“定时炸弹”。

  手术遇难题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顺利开展。然而,当安华松医生通过腹腔镜进行术中探查时,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李奶奶的胆囊管汇入胆总管的位置异常低,大量体积较大的结石聚集在胆囊壶腹部,它们像一群“恶霸”,不仅紧紧压迫着胆总管,结石长期摩擦引发炎症,胆管壁变薄甚至被“压穿”,形成内瘘!部分结石已经侵入胆总管,胆囊结石卡在交界处,就像“石头堵水管”,胆汁流不出去,导致李奶奶出现黄疸症状,胆总管上段也因长期受压而扩张。至此,李奶奶患上的正是Mirizzi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是胆囊结石的罕见并发症,发生率约占胆道手术的0.7%-2.5%。Mirizzi综合征是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病变压迫肝总管,引起梗阻性黄疸、胆管炎的临床症候群 ,属于胆囊结石的少见并发症。它就像是胆囊结石引发的一场“蝴蝶效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胆管损伤、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精准施治化险为夷

  面对复杂病情,安华松医生团队迅速制定新的手术策略。李奶奶的情况属于Ⅱ型病变(胆管被结石“钻”出洞),手术难度很高。

  首先,小心翼翼地切除病变胆囊,避免拉扯到破损的胆管,解除结石对胆总管的外部压迫;接着,将卡在胆总管里的结石成功取出;然后,借助胆道镜仔细探查胆总管,确保没有结石残留。

  在处理胆总管时,一般对于胆管损伤或术后可能存在胆汁引流不畅的情况,会放置T管进行引流。但考虑到李奶奶年龄较大,长期留置T管可能带来感染等风险,且经过详细评估,手术团队认为李奶奶胆总管损伤不严重,具备一期缝合的条件。于是,他们谨慎地对胆总管进行一期缝合,没有放置T管。这一决策既减少了手术创伤和并发症风险,又对手术操作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术后等恢复

  术后,医护人员对李奶奶进行了严密观察,时刻警惕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幸运的是,术后一周,李奶奶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胆漏迹象,医生顺利为她拔除了引流管。李奶奶的腹痛症状彻底消失,黄疸也逐渐消退,脸上重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防患于未然

  给所有人的健康提醒:

  1.这些症状快就医

  - 右上腹疼(尤其饭后加重)

  - 皮肤或眼白发黄

  - 恶心呕吐+发烧

  2.胆结石患者注意

  - 无症状≠安全!结石大于3厘米、胆囊壁钙化建议尽早切除。

  - 每年做一次肝胆超声,别等并发症出现!

  3.预防结石记住3件事

  - 少吃油腻(动物内脏、油炸食品)

  - 按时吃饭,早餐最重要!

  - 每天走6000步,控制体重。

  胆结石不是小病,它可能悄悄引发大问题!李奶奶的案例告诉我们:

  - 老人腹痛别硬扛,黄疸更是危险信号!

  - 及时检查、选对治疗方案,高龄患者也能平安闯关。

  记住:早发现、早治疗,才是对付疾病的最好方法!

  专家介绍

八旬老人反复腹痛

  安华松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每周四专家门诊,徐州市医学会外科学分会普外科专业青年委员,徐州市保胆专业委员会委员,徐州医科大学外科学教研室讲师。

  尤其擅长: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及各类复杂性胆道结石的微创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