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二院重症医学科被确定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全程导医网 徐州重点专科:提起ICU(重症医学科),很多人就会想到,送到这儿的病人是不是意味着走到了生命的尽头?ICU作为重症患者集中救治的“基地”,收治的患者均为危重病人。因为实行的是封闭式管理,所以被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事实上,ICU集中了医院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是最能体现医院医疗整体实力的综合科室。在这里,危重患者会得到专业医护人员24小时的监护和治疗。生命相托,无论何种病人,ICU的医护人员都会分秒必争地救治,绝不会轻言放弃。

  成立于1988年的徐医附院ICU,从当时的3张病床,到如今已发展成拥有30张病床,几十名医护团队的综合科室,已经成为淮海经济区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危重病救治监护中心。

  今年,徐医附院ICU被确定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未来,它将依托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力争成为苏北重症医学临床诊疗中心和临床科研中心。

  30年发展:成为淮海经济区的重症监护治疗中心

  走进徐医附院新病房大楼三楼的ICU,病区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每一张病床边都配备有多功能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心电图机、除颤仪、物理振动排痰仪、中心吸引、中心供氧等一系列的监护、急救仪器,加起来大约十几种(套),其中很多先进的设备是在其他专科病房没有的。

  为了减少噪音对危重患者的影响,病区里非常安静,只有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查房、翻身、吸痰、监测、抢救……病床边仪器一旦显示出微小变化,医生和护士就会立即快速反应,实施抢救,丝毫没有半点迟疑。

  徐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赵文静介绍:“ICU的设立,是随着医疗救治的发展而产生的,是危重症病人救治的集中地。送到这里的大多是麻醉、手术中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需继续加强监测与诊治的术后病人;需要仪器或药物支持循环与呼吸的病人;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病人,如休克、呼衰等;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心肌梗塞并发心功能、呼吸功能衰竭病人;严重脑功能障碍危及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病人;心肺脑复苏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病人。一般转入ICIJ的患者都存在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等问题。”

  赵主任说,近30年来,ICU担负着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及周边地区危重病患者的诊断、抢救治疗任务,为全院各临床科室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为周边地区危重患者的救治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并逐渐成为全院、苏鲁豫皖淮海经济区危重病患者的监护治疗中心。

  护人员:不仅“学富五车”更掌握技术前沿

  如果说医生忙碌起来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那么ICU的医护人员不仅要转,而且要高速旋转。因为重症患者抢救、治疗、康复过程的不确定性、复杂性和连续性,决定了ICU是医院最繁忙的临床科室之一。医护人员每天24小时不间断地守护病人,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争分夺秒抢救病人,帮助他们闯过“生死关”。

  ICU危重患者多、病情变化快、抢救频率高、工作强度和难度大,决定了医护人员的压力大。但是赵主任却说,“比起上述压力,那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把人抢救回来,然而稍微疏忽就可能出现危险的这类病人,才是ICU医生最大的压力。因为一秒钟、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病人的生命安危。”

  “医护人员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进ICU的。”记者了解到,ICU重症医学科拥有医护人员80多人,本科、研究生、博士比例占到80%以上,完善的人才梯队、高水平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生命保障。

  作为学科带头人的赵文静教授,在ICU工作了20多年,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外科尤其心脏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多发性创伤等救治方面具有较高的造诣,其影响力辐射徐州及苏鲁豫皖各级医院。

  对于重症医学科人才的培养一直是赵主任关注的重点。“ICU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学富五车’,还要不断学习前沿发展技术,更需要与同仁间进行学术学习与交流。”赵主任说,重症医学科十分注重规范重症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引进和培养的方式,着力组建人人全面发展并各有专长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团队。科室除了引导医生坚持学习外,还鼓励大家积极走出去。

  另外,科室近年来多次获省级、市级新技术引进奖及科技进步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等高层次的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SCI收录16十余篇。

  技术设备:省内国内领先影响辐射淮海经济区

  ICU的监护水平如何,设备是否先进,也是衡量一个医院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呼吸衰竭的病人,由于血氧降低,可能会伴随着肝脏等器官的损伤。除了医生凭借经验判断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更重要的还需要借助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判断,查找出疾病根源,从而达到标本兼治。”赵文静说,相对其他专科医生来说,ICU医生更要全面掌握患者病情,更关注每个器官的功能;从而得到精确的判断。这就需要先进的监测设备配合。

  值得一提的PICCO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技术,对不明原因的心、肺衰竭有非常大的帮助,通过血流动力学数据采集、分析,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对于休克患者,是先进行液体复苏还是先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也可通过血流动力学监测,确定治疗方案,并通过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来反馈治疗,指导治疗。

  而另一项生命支持技术的持续血液净化治疗( CRRT),是一种全新的血液净化方法。其以精确的数字化治疗,对患者病情进行精准的评估,充分地反映着治疗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而不再是一味地以个人的经验来治疗,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影响治疗。自从开展CRRT业务后,对药物中毒患者其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高。此外,还有低温治疗等多项技术,在省内、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徐医附院ICU,应用先进的诊断、检测、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各种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最大程度挽救病人的生命、改善病人生存后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近三年ICU共收治7430例患者,包括重大疑难手术患者的术后监护治疗、各科疑难危重(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的诊治,各类中毒患者的救治,积极参与并主导历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的救洽工作,形成了以多器官系统功能监测为基础,多器官系统不全、衰竭的防治为重点,呼吸功能不全、衰竭救治、血液净化治疗为特色,辐射整个淮海经济区的重症医学科。

  目前,徐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开展的微创Flowtrac心排血量监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COPD患者无创通气治疗,ARDS患者opon-lung、俯卧位通气治疗、Nava机械通气、支气管镜肺灌洗治疗、床边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肾脏替代治疗、人工肝治疗、SIRS/MODS清除炎症介质等)、血管内降温治疗、血栓弹力图监测等技术,在淮海经济区属于领先水平。

  坚守信念:争分夺秒从死亡线上挽回生命

  “医护人员24小时不间断的观察、监测、救治,对于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会以十二分的谨慎对待,每一个小小的指标数据变化,我们都会以争分夺秒地速度去抢救,尽最大的努力帮患者闯过‘生死关’。”赵主任短暂接受采访中,也时刻挂念着病人,在她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不仅是她,ICU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是如此,患者情况烂熟于胸。

  众所周知,ICU病床实行全程护理,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不设陪护。因为ICU病人病情危重、抵抗力差,需严密监测及保护性隔离,所以家属不能陪护。

  因此,ICU的护士常常被称为护士中的“特种兵”,她们不仅要具备普通护士的基本素质甚至还要胜人一筹,因为她们面对的不是普通病人,对于危重病人护理需要更加细致、谨慎,处理突发紧急情况更要沉稳冷静,因为同样的抢救动作,快慢之间,一秒钟有时候就能决定生死。护士们不仅需要随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还要及时完成当天治疗,按需、按时、按照专业流程为病人翻身、拍背、吸痰、实施肺部物理治疗、清洁口腔、擦洗全身.帮助病人翻身、换床单、喂饭,为病人导尿、清洗排泄物等,她们不仅治疗疾病,还要代替家人关爱患者心理。

  先进的技术设备,敬业的医疗团队,精湛的医疗技术,推动着徐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徐医附院的部分科室已经成立专科重症监护室,用于收治本科室的重症病人。但是对于“棘手”危急重症的患者,都会集中收治重症医学科,从一个侧面也体现了徐医附院综合救治能力和整体实力。

  “ICU对危重病的治疗为原发病的治疗创造了时机和可能性,使原来一些不可能治疗或不可能根治的疾病得到彻底的治疗。ICU的建设和发展直接反映了我院综合救治能力的加强,体现了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提高,是医院迈进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赵主任表示,希望通过他们的共同的努力,从死亡线上挽回更多的生命。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