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心理专家:高考后两周是心理问题高发期 对未来心理成长影响大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万众瞩目中,今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

  著名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高考发挥如何,往往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高考,不仅是对过去多年学习成果的一个检阅,其实也是对个人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面对着这个考验,有的人顺利度过,有的人则会因为一次失误而耿耿于怀多年,甚至伴随着其一生,令人叹息。

  心理专家说,每年高考结束后两周,都是心理问题高发期,尤其是一些平时积累的心理问题会突然呈现,值得注意。安然度过这段时间,会对未来一生的心理成长影响深远。

  考试结束了,孩子不愿意出门放松

  早在高考前,就有不少家长给孩子计划好了考后的时间安排:苦读多年,孩子可以好好放松一下,比如出门旅游,外出散散心,让孩子好好休息一下。但不少家长却反映,高考结束了,孩子却不愿意出门放松。

  小刘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在一所重点高中就读,小刘平时成绩一直不错。老师和家长都对小刘寄予厚望,觉得他只要保持这样的成绩,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没有问题。小刘自己也挺有信心。

  第二天的高考结束以后,小刘就有些情绪低落。晚上吃饭时,小刘说当天下午的考试,他发挥得不太好。和同学对了答案以后,他有几道题目好像是做错了。家长安慰了他几句以后,小刘又继续紧张地复习了。

  高考全部结束以后,小刘的情绪明显不好了。他担心地说,这次考试好像要考砸了。回到家,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随后的几天里,他除了吃饭,几乎不愿意出门。

  看到孩子这样,小刘的家长很着急。本来安排好的旅游,小刘也不愿意去了。他说没心情。

  “这成绩还没公布,孩子就气馁了。我们都安慰他,他也听不进去。这样天天闷着,要是闷出来病不就麻烦了”,小刘的父亲刘先生很着急,想求助心理专家。

  “每年高考结束以后,尤其是在高考成绩公布以后,都会接到多起类似的咨询,基本上都是高考成绩不理想引发的心理问题。”东方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魏贤玉说,最近这两年,高考后放松过度的现象少了,但高考后出现焦虑情绪的孩子多了,而且有的孩子问题相对严重,需要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

  根据刘先生的讲述,魏贤玉认为小刘的表现应是短暂的情绪变化,感觉到成绩可能和此前的预期有落差,心里暂时转不过弯来。

  “预期目标设置,与实际成绩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孩子毕竟是未成年人,没有经历过太大的人生波折,遇到这种情况,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变化。”魏贤玉表示,在这个时候,家长应该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同时,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人生路上的各种波折,要让孩子认识到,高考只是人生中诸多考验的一个。孩子还小,未来的人生很长,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机会空前增多的时代,一个人的人生很难说就由某一次考试决定了。

  “事实上,很多孩子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于家长。如果家长能够适度引导,正确认识,孩子的压力会小很多。”魏贤玉表示,面对高考后焦虑,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正规的团体活动,或者全家出游,或者让孩子在家里学一些技能,比如做饭、打扫卫生等,既能填充孩子的空余时间,又可以释放压抑。

  魏贤玉建议,高考结束后,很多家长安排孩子去打点短期工,效果非常好。既让孩子不会因过度放松出现情绪上的过度落差,还可以让孩子认识到工作的艰辛,为以后的大学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准备。

  “井喷式”放纵行为要特别注意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高级心理咨询师曹凯军主任介绍:高考刚一结束,考生中出现的“井喷式”放纵行为,需要家长特别关注。放纵心理对从自我防御机制而言,是考生释放压力、缓解情绪和维护心身健康的一种应对方式。但如果处理不当,会使孩子个性发展出现偏差,轻则导致各种心理问题,重则易患抑郁、焦虑、强迫、失眠、高血压、糖尿病等心身疾病。

  曹主任介绍了放纵心理的四大危机。

  潜在危机一:人身伤害

  投入飙车、蹦极、独自户外游泳、登山、探险等活动的考生,虽然玩得很嗨,但造成人身伤亡事故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潜在危机二:生物钟紊乱

  假期经常熬夜或连续通宵达旦地玩儿,打乱了人体生物钟节奏,不仅使你已有的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加剧,还会对未来大学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潜在危机三:沉迷网游

  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考生减压的“最爱”,如果毫无节制地打网游,那么这样一个超长的暑假,足以形成“网瘾”。它,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杀手”,而且也是难以矫正的行为习惯。

  潜在危机四:物质滥用

  12—21岁是饮酒、吸烟、不安全性行为和使用非法药物的“易感窗口期”;其次烟酒等刺激物,对考生减缓压力、痛楚有一定作用;再加上青春期,一些被长期压抑的冲动获得“解放”。不难判断,漫长假期里,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稍有懈怠,就可能染上烟瘾酒瘾等危害健康的行为习惯。

  曹主任介绍了调整放纵心理的策略:

  一、活动要计划。把高考后必须做的“正事”和自己想玩的打算列一张清单,然后编制一个《假期日程表》。一是统筹安排各项活动,二是提前排除冒险项目,三是使作息时间有章可循,四是约束成瘾性活动,五是执行中有助于及时纠偏。

  二、内容要多样。娱乐活动的内容尽量安排得丰富多彩,各种活动可减少沉迷网游或追剧的时间与成瘾的机会。内容多样化还可以有效地限制抽烟、喝酒等物质滥用行为。

  三、形式要开放。娱乐活动形式更多的体现社会化,尽量避免单玩独耍。

  四、家长要参与。家长的认知和行为,要完成从消极到积极,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换。譬如先听孩子的打算再帮出谋划策,想法设法促成计划,热情地为活动提供资讯和经费,对孩子的“放松而不放纵”的行为给予及时的强化(奖励)等等。参与的要义在于,把孩子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引导在放松的轨道上。

  要注意:有人会因高考失误苦恼多年

  先来看一个真实的咨询案例。

  高中毕业快十年了,她几乎没有参加过同学会。她有一个心结。

  高三那年,她学得很苦。但她心里也有底气,她觉得依她平时的成绩,好的大学虽然考不上,但考上一所师专,她还是很有把握的。

  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为了供她上学,做工的父亲已经很吃力了。母亲身体不好,无法工作,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照顾她的生活上。

  她知道,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眼前。她想上师范院校。在她所在的那所普通高中里,她觉得能够考上师专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她计划师专毕业以后,能够做一名教师。

  这是她的计划,也是全家人都觉得最好的选择。一切按部就班。事情发生在高考前几天。

  她开始失眠。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越失眠,她越紧张。越紧张,越无法入睡。她着急。想了许多办法,但无济于事。

  直到上了考场。看着考卷上的题目,她凭感觉也知道,许多题目她是能够答出来的。但那一刻,她脑子里一片空白。

  迷迷糊糊地走出考场。回家的路上,她找到一个无人的地方,嚎啕大哭。她感觉,世界从此灰暗了。

  没有惊喜。她落榜了。

  家里想了办法,让她再去复读一年。她去了。坐在教室里,她的脑子却像凝固了一样。看着眼前的书本,她会长时间地陷入木然状态。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十多天,她拎着行李回家了。她说,“学不进去了”。话说完,父母亲都沉默了,眼里写满了失望。

  在家附近的工厂里,她找到了一份车间操作的工作。每日沉默寡言,做完工作就回家。回到家,她经常长时间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的一生,完了。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毁掉我的一生?”长时间的沉默,她经常泪流不止。

  如今,多年过去了。每每说起高考的话题,她就会黯然沉默。她说:“如果这件事过不去,我无法想象以后的生活。”高考,成为她心里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对于这个咨询案例,我市教育心理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吴青芝印象深刻。

  “了解和认知‘后高考时期’考生的心理特点,谨防消极心理和极端情绪的出现,将有助于帮助考生更好地调整心态,迎接未来的新生活。如果这个阶段出现的心理问题处理不好,有时候会成为严重心理问题的隐患,影响以后的人生”,吴青芝表示,有些考生由于性格特点、思维方式、成长环境等多因素影响,会放大高考失误的后果,形成绝对化观点,久久无法走出。

  高考,人生的一道分水岭。这话没错。但要说“一考定终身”,在“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年代渐行渐远的今天,这句话早已不再成立。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考,曾经给多少人带来了伴随一生的自信、喜悦和幸福,也给不少人留下了些许遗憾,久久难以释怀。心理咨询中,常会遇到有人因为一次失误就全盘否定自己的努力,并带来无穷无尽的懊恼,失望,痛苦,并因此而对接下来的工作和生活失去热情,带来一生的遗憾。

  吴青芝表示,在高考后的6至8月份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考生在“后高考时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归结起来,常见的后高考心理有:无聊心理、焦虑自责心理、绝望心理、迷茫心理、放纵心理等等。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考后更需要呵护和关心。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从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有60%至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度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

  “出现焦虑情绪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缓解和消除这些焦虑情绪,不至于让这种情绪蔓延,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吴青芝表示,如果这些焦虑情绪是可以自己或者通过亲朋的帮助予以消除当然最好,否则就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以免带来更深远的负面影响。

  消除焦虑 及时调节不良情绪

  “高考结束以后,尤其是在成绩公布以后,家长应多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性格内向、思维偏执的孩子”,市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医生万礼霞提示说,这类考生的表现是吃不好、睡不好,情绪低落,有些还伴随出现强迫思维、强迫行为,自怨自责,很容易走入心理误区,甚至由于性格突变暴躁,让人觉得难以理喻,与家人争执中情绪一触即发,严重的会出现轻生念头,甚至采取轻生行为。

  焦虑、紧张同样不宜过度。期待成绩公布前,考生有一点焦虑心情这是普遍心理,然而过度而较长时间处于焦虑、紧张、失眠状态,陷入日夜不安的等待中,就会形成心理学上所谓的“期待型焦虑”或“预感性焦虑”。

  有些考生考后感觉考得不理想,还会出现唉声叹气、愁眉不展、心情抑郁的情况。因此, 考生考后要丰富自己的生活,从应试的体验中摆脱出来。

  “题目由我来做,成绩由老师定”,一切都已过去,“事发已毕、着眼后来”。高考后这段时间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一定要及时捕捉、梳理高考学子的情绪,对不良情绪要及时进行调节,以防患于未然,别让高考再成为许多人生命中的苦痛与梦魇。

  万医生表示,高考结束到成绩揭晓,这个时间段最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长期高度紧张导致考后过度放纵、焦躁不安以及抑郁不振。这个时期,需要适当的疏导,帮助考生减压,让考生走过这段让心智更加成熟的蜕变期。

  对考生来说,要努力进行自我调适:

  1. 首先考生要学会自我减压。考生如果感到紧张、焦虑,可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看看平时无暇浏览的书籍、打打球、做点家务、外出郊游等,以此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情绪得到缓解。此时,加强自我调理,释放情绪至关重要。当然,也可以通过找专业老师,正确疏导。

  2、不要停留在过去的考试情景中,要回归到当前来,对高考、对自己未来进行正确认知。当高考已成往事,自觉接纳,考不好的考生要有落榜的心理准备,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也不是人生唯一一条道路。不管好或差,重新开始。不能因为一次失误,就放弃了其他许多条道路。

  3,如果通过努力,依然无法消除包括严重焦虑在内的不良情绪,应及时寻求心理专家的专业支持。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