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压力大学生被焦虑困扰 魏贤玉:家长加强沟通正面引导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厌学、抑郁、焦虑、自杀……近些年来,由未成年人引发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其中隐藏的心理健康问题亟待关注和解决。正值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就青少年心理障碍防治等相关问题采访了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

  初中生一年转了三次学

  刚刚开学不久的初三学生小丁告诉父母,自己适应不了学校生活,想要转学,父母对此十分无奈——因为打从小丁升入初中以来,状况频出,仅仅初中二年级这一年就连续转了三次学校。

  据小丁父母回忆,孩子以前表现得都很正常,只是初中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逐渐出现了情绪不高,容易烦躁的症状。渐渐地更发展到上课时频繁走神,看着看着书就无故发起脾气,生活上也提不起兴趣,寡言少语,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不肯出门。特别是临近考试时,小丁更是坐立不安,连续失眠,最后连饭都吃不下。因为小丁的异常,家长应其要求转了三次学,本以为选择到一个新的环境,孩子能够逐步适应,可没想到小丁的回避行为一直延续至今。

  日前,小丁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徐州市东方人民医院,心理学专家魏贤玉诊断其为焦虑症。魏贤玉说,焦虑症是常见的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但却经常不被察觉。“焦虑是一种情绪状况,包含多种负面的情绪如不安、紧张、担忧和恐惧等,并伴随着一些生理症状如心跳加速、心悸、出汗、头晕、肌肉紧张和肠胃不适等。适量的焦虑有助青少年为将要发生的事做准备,对日常生活有重要作用;但当焦虑过度,对自己或家人造成困扰或影响了日常生活,问题便不容忽视,这可能就是焦虑症。”

  青少年焦虑症多因学习压力所致

  魏贤玉介绍说,近年来大中小学生的焦虑症患病比例有上升的趋势。“焦虑症主要源于学习压力,出于对自己的考学前景、家庭前景、就业前景等向题的担忧,从而诱发出某些心理障碍。”

  魏贤玉再三强调“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要明白一个道理,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好坏,升学考试的成败,不只和学习能力、聪明不聪明等因素有关,还与青少年和家长们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学习能力客观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下,不给孩子施加压力,并要引导孩子客观认识自己,做出相应评价。”具体建议是,当发现孩子有焦虑情绪时,及时了解孩子焦虑的原因,认同他们的情绪,以平静的语气安抚,并鼓励他们表达感受和焦虑的原因。其次,面对压力或令人惶恐的情景或事物时,应以冷静、正面和积极的方式处理,如理性地分析问题和寻求解决方法等,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品行障碍”需及时发现予以引导约束

  “中国家长对子女过分关注、溺爱的教育方式,以及现在许多家庭隔代养的情况,都会带来很多问题。”魏贤玉特别指出,除了焦虑症,还有一类心理问题应特别引起广大老师和家长的关注,这就是学生的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是见于18岁以下少年儿童的一种危险障碍,表现为攻击人或动物(如欺凌、虐待、打骂、使用致命武器等)、破坏财物、说谎偷盗、严重违规违法等,其早期问题是逆反、对抗挑衅。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则是因为发现家长或老师过去所讲的道理行不通或有瑕疵后表现出的一种心理不适反应。研究表明,品行障碍儿童容易伴生或演变成注意力障碍、逃学、离家出走、反社会行为及违法犯罪。

  魏贤玉表示,品行障碍有一定的遗传因素,但也有父母及学校不合理的教育方式作用。平常习惯有欲求就得到满足,一旦不能满足,孩子内心就会产生挫折感和失落感,不能接受父母解释时就会形成怨恨心理。这种怨恨和不满有时表现为伤害自己,造成自残、自杀、吸毒等行为,有时则会指向施予人或者约束人做出伤害行为。

  “网络时代信息海量庞杂,孩子们会被动接收很多诱惑和冲突的观念,其能力又不足以排解这些困惑,往往会在内心积蓄不少错误的认知和愤懑的情绪,此时若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孩子被情绪所困,学习失去动力,逃避学习,甚至厌弃学习,最终影响了学业的发展。”魏贤玉说,家长平时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不足,要客观地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学会与有缺点和不足的人相处,从而点化孩子心理上的误区,使他们能平和地面对各种问题。

  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应以身作则加强沟通

  在《健康素养66条》中,专家们指出:“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预防近视、超重与肥胖,避免网络成瘾和过早性行为。”专家说,青少年处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阶段,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巨大变化,体格生长迅速,内脏器官功能逐步完善。

  处于过渡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渴望独立,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性意识觉醒和发展,但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需要关注和正确引导。

  专家强调,家长对孩子不要过度呵护和溺爱,因为这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要引导孩子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舍得让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培养孩子宽厚、坚韧的性格。另外,专家建议家长,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苛求甚至打骂,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说谎、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

  作为青少年,应该意识到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压力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要培养自己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相信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但同时,要学会适当的发泄积存在心中的不良情绪。比如,可以向知己的人倾诉自己的苦恼和忧伤等等。这样做,有助于消除心中的烦恼、压抑,从而达到心平气和。这种发泄对心理健康是有益的。

  青少年已经度过了孩童时期,正在往成人阶段成长,要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种种要求和愿望都应符合社会道德和规范,否则就要用理智打消这种念头,不能苛求社会与他人满足自己的一切愿望。这样做对维持心理平衡、培养健康情绪有好处。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