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在岗| 徐矿总医院王建:以精湛医术领航普外发展,用责任担当守护百姓健康

  全程导医网 徐矿总院频道:“王主任又来啦!”每到社区义诊日,徐矿总院普外科的诊台前总围满居民——普外科主任王建主任穿着白大褂,耐心地给老人摸诊、解答疑问,从日常医学常识到术后康复注意事项,讲得细致又好懂。这份“把诊室搬进社区”的坚持,和他数十年攻克肝胆胰、胃肠疑难病的坚守一样,都是他“以患者为中心”的真实写照。

  一、名校出身筑基:从北大医学部走出的普外专家

  作为北大医学部毕业生,王建主任的医术早被患者认可:既能熟练开展传统开放手术,更擅长精准微创治疗,多少复杂的肝胆胰、胃肠疾病,经他制定方案、操刀手术,都能帮患者平稳康复,是大家口中靠谱的“健康靠山”。

  行业里,他的专业同样受肯定——身兼江苏省抗癌协会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副主委、徐州医学会普外专业副主委等职,牵头学术交流、制定诊疗规范,默默推动区域普外科发展;科研上,近5年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8项,发论文20篇(含2篇SCI),还拿了江苏省医学新技术二等奖等3个奖项,把临床经验变成了能惠及更多人的学术成果。

  二、从遗漏到复查:精准揪出病灶与生死竞速

  “王主任,我这肚子隐隐作痛快半年了,之前做过胆结石取石手术,以为是老毛病犯了,可吃药总不见好……”去年年初,28岁的小李(化名)捂着腹部,一脸焦虑地走进王建主任的门诊。

  问诊时,王建主任敏锐地捕捉到关键信息:三年前小李在外院做过ERCP,但术后医生并未叮嘱他定期复查。结合小李持续的腹痛症状,王建主任没有简单归因于“术后后遗症”,而是立刻为他开具了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揪紧了心——影像显示小李胆囊壁上有一个极其隐蔽的病灶。“还好发现得不算太晚,要是再拖,癌细胞扩散了,后果不堪设想。”王建主任说。原来,小李术后未复查,导致胆囊内残留的微小结石逐渐发展癌变,若不是这次问诊时的“刨根问底”和精准检查,很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随后,王建主任带领团队为小李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完整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了周围正常组织。术后恢复期间,他还多次查房叮嘱注意事项,如今小李已顺利回归正常生活,定期复查结果均显示良好。这个病例也成了王建主任门诊的“警示教材”——他常对患者说:“术后复查不是‘走过场’,而是守护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科研成果丰硕:临床与科研的“双向奔赴”

  带领科室发展时,他更是把“为患者着想”落到实处:牵头成立肝胆胰、胃肠等亚专科,让诊疗更精准;科室近三年出院超4000人次,高难度手术占比超70%,还搭起专家工作站,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国家级诊疗;同时定期去基层医院坐诊、查房,帮基层医生提升技术。

  除了医院里的忙碌,王建主任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各个社区的义诊现场。他总说:“医院的诊室有限,但患者的需求无限,把诊室‘搬’到社区,才能离患者更近一点。”

  有一次在社区义诊,一位阿姨拿着体检报告哭着来找他:“王主任,报告说我胆囊里有息肉,会不会是癌症啊?”王建主任仔细看了报告,又为阿姨做了触诊,笑着安慰她:“息肉很小,也不是恶性的,半年复查一次就行,别自己吓自己。”随后还特意留下联系方式,叮嘱阿姨复查时可以直接找他。

  四、教学育人并行:桃李满天下的“良师”

  作为硕士生导师,王建主任始终秉持“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学术见解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截至目前,他已成功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这些学生如今多已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骨干力量,延续着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守,为普外科人才梯队建设注入了鲜活动力。

  五、荣誉加身不辍:初心如磐的“健康守护者”

  如今,“徐州市医学重点人才”“徐矿工匠”等荣誉加身,王建依旧保持着每月社区义诊的习惯。他说:“不管是诊室里的大手术,还是社区里的小科普,能护着百姓健康,就是最踏实的事。”未来,他还会带着团队继续前行,把这份守护送到更多人身边。

  从医院的手术台到社区的义诊桌,从牵头学术发展到守护个体患者,王建主任用二十余年的从医路证明:真正的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一颗时刻为患者着想的心。而这颗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患者的康复路,也温暖了整个区域的医疗角落。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