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如何运动?徐州市中医院三瑛:这份运动指南请收好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隐形杀手。如今,“体卫融合”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科学运动结合健康管理,为慢性病防治插上“双翅膀”。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运动不是“禁忌”,而是辅助控压的重要手段,但关键在于“科学”二字。

图片

  为什么高血压患者要“动起来”?

  许多人认为高血压患者应静养,实则不然。适度科学的运动对高血压患者益处多多,它能改善血管弹性,稳定血压;增强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担;辅助控制体重、血脂和血糖,降低并发症风险;还能缓解焦虑,提升睡眠质量。

图片

  运动前要全面评估

  高血压患者在运动前,务必先咨询医生,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包括血压波动、心功能状态等,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尤其是血压未控制(比如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有头晕头痛等症状,或合并冠心病、心衰等疾病的患者,更要谨慎!

  科学运动更健康

  选对运动类型 高血压患者适合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能稳步改善心肺功能,且对血压影响较平稳。首选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太极拳、广场舞、慢速爬楼梯等。可尝试辅助运动,如适度的抗阻训练(举小哑铃、弹力带练习),能增强肌肉力量,但需注意避免憋气(憋气会瞬间升高血压);瑜伽、八段锦等柔韧性练习,能放松身心,辅助调节血压。避免高风险运动,如剧烈运动(短跑、跳绳、篮球对抗赛)、憋气类运动(举重、拔河)、突然发力的动作(猛地搬重物),这些会导致血压骤升。

  把握运动强度 运动时心跳加快、微微出汗,但还能轻松跟人聊天,就是合适的强度;如果喘得说不出话,或感觉胸口闷、头晕,说明强度超标了,赶紧停下来,要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确保运动安全有效。运动时的安全心率≈(220-年龄)×(60%~70%)。

  控制时间和频率 每次运动30~45分钟,包括热身和整理运动。初期可从10~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如果没时间一次性完成,分2~3次累计也有效(比如每次10分钟,每天3次)。每周至少运动3~5次,保持规律性,避免“突击运动”。

  运动细节莫忽视

  1.监测血压再出门 运动前测一次血压,若收缩压>160mmHg或舒张压>100mmHg,当天暂停运动;运动后1小时再测一次,观察血压变化。

  2.避开血压高峰 多数人血压在早晨6-10点偏高,建议选择血压相对平稳的时段运动(如傍晚),具体可根据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调整。

  3.别忽视热身和整理 运动前花5分钟活动关节(动态拉伸,泡沫轴松解肌肉等),让身体“预热”。运动后做5分钟放松动作(如慢走、深呼吸),帮助血压平稳下降。

  4.不舒服立刻停 运动中若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马上停止,原地休息,必要时及时就医。

  5.其他提醒 穿宽松舒适的衣服和运动鞋,别穿太紧的衣裤影响血液循环;避免在高温、严寒或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运动;运动中少量多次补水,别一口气喝太多。

  体卫融合筑健康防线

  体卫融合的高血压管理是“医疗+运动+生活方式”的协同配合,科学运动就像给血压上了一道“保险”,能减少药物依赖、提升生活质量。徐州市中医院运动促进健康中心为徐州市市级运动促进健康中心授牌单位,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运用中医体质辨识、科学体质检测,为亚健康人群及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通过科学指导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及适宜运动,调和气血,强健体魄,预防疾病,促进身心康复。

  就诊导航

  康复医学科门诊:门诊三楼A区

  咨询电话:87385582

图片

 

  康复医学科病房:病房楼东十楼

  咨询电话: 0516-87385101

  专家介绍

  

图片

  三 瑛

  副主任中医师

  中国康复医学会言语康复专委会运动性言语障碍康复学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康复学会委员,徐州市医学会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从事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及慢病康复的评估及诊疗工作10余年,曾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南京脑科医院、南京体育学院进修。

  擅长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的评估与治疗;运动损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病的评估与运动处方制定。

  门诊时间:周五全天。

  咨询电话:68692505,18795422853。

图片

  渠 坤

  康复治疗师

  专注于通过科学的运动疗法,定制个性化的运动康复方案,帮助患者从运动损伤、手术恢复及慢性疾病中恢复身体功能。擅长于肌骨疾病,神经损伤的评估和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