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随着三伏天气温持续攀升,降雨量增多、蚊虫活动愈发活跃,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
蚊媒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指通过蚊子叮咬后传播病原体的一类疾病。近期引发广泛关注的广东佛山顺德区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0日,已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当前,除基孔肯雅热外,同时需关注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病。

这三种疾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由伊蚊传播的三种重要传染病,主要传播方式就是这种“花蚊子”叮咬了携带病毒的人/动物后,再叮咬健康人,从而将病毒传染给后者。
随着气候变化和全球化进程,这些疾病的传播范围正在不断扩大,快来跟小编一起了解下三种疾病的异同点吧。

白纹伊蚊 (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疾病简介
登革热 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4亿人感染,其中亚洲约占全球疾病负担的70%。在我国南方多个省份曾多次发生本地疫情。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包括突发高热、“三痛”(剧烈头痛、眼眶痛、全身肌肉关节痛)以及皮疹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甚至危及生命。
基孔肯雅热 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疾病,感染后人多表现为明显的高热、关节痛以及斑丘疹等症状表现。该病在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有报告,我国于2008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病例,并曾引发本地疫情。近期,佛山市顺德区关于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的报告,提示我们需要提高警惕。
寨卡病毒病 在热带及亚热带国家多见,该疾病感染后仅约20%的人发病,且症状较轻。但孕妇感染对其未出生的胎儿极为危险,可导致小头畸形等严重出生缺陷。我国于2016首次报告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
二、疾病临床表现对比
三种疾病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但各有不同特点,下面一张图展示了三种疾病的常见表现。

↑三种蚊媒传染病临床常见表现(原创)
如果你觉得还不够,不妨详看下表进行比较了解更多。
三种蚊媒传染病临床症状对比 ↓

注:该表格内容源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传播途径
从传播途径看,三种疾病虽然都以伊蚊蚊媒传播为主,但寨卡病毒还可通过性接触、输血和母婴垂直传播,这使得其防控更为复杂。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则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尚未发现人传人的直接证据。
三种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比较 ↓

四、人群易感性
对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所有年龄段人群均普遍易感,但登革热二次感染不同血清型可能增加重症的风险。
寨卡病毒对普通人群威胁较小,80%感染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孕妇及其胎儿面临极高风险,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等出生缺陷。
五、预防措施
需要明确的是,三种蚊媒传染病均无有效的疫苗和特异性抗病毒药物。
预防蚊媒疾病的关键在于阻断蚊媒传播链,采取三步走措施:“清积水、防叮咬、早诊治”,即可有效预防疾病。
1、广大居民朋友一定切记,清除家中可能藏匿蚊虫的积水;
2、日常采取有效的防蚊叮咬措施,不在蚊虫密集区域长时间逗留;
3、如从东南亚或其他蚊媒传染病流行区返回后,建议进行14天的自我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旅行史,以便医生及时诊断和及早治疗。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