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46岁的王女士(化名)被确诊为炎性乳癌。她的乳房皮肤红肿如橘皮,腋窝淋巴结已出现转移,但尚未远处扩散。当地医院直言“预后不容乐观",建议她直接手术。然而,王女士辗转来到徐州市肿瘤院时,乳腺二科主任张敬博士却给出了不同的方案:我们或许能通过新辅助化疗争取一下。
为什么有的乳腺癌要先化疗再手术?
同样是乳腺癌,其治疗方式千差万别。对于乳腺癌来说,有两个维度对治疗影响最为关键:
1.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这决定了乳腺癌药物治疗的种类;
2. 乳腺癌的分期,这决定了乳腺癌的治疗目的和治疗顺序。
资料显示90%以上诊断出乳腺癌时处于早中期乳腺癌,手术治疗很关键,通过手术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部分还需要放疗)以期望达到根治。然而手术和药物孰先孰后,这其中大有讲究。
张敬主任表示对于很早期的乳腺癌,譬如肿块较小或淋巴结累及不明显,一般建议直接手术,在根治性手术基础上按需进行后续的药物治疗。如果肿块偏大一些或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明显,则会优选先行药物治疗,待肿瘤缓解(缩小)之后,再行手术治疗。更有甚者,有些乳腺癌首诊肿瘤负荷(体量)较大,比如累及皮肤甚至导致破溃,或者累及锁骨上淋巴结,则无法立即手术,必须先行药物治疗,后续争取手术机会。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新辅助治疗。
对于炎性乳癌这类“难缠”的对手,新辅助化疗是对患者获益最大的选择。
1. 通过疗效评估预测患者长期生存率——如果化疗后肿瘤消失或明显缩小,往往意味着预后更好。
2. 为一些不可手术的患者创造可手术的机会。
张敬主任团队联合天津肿瘤医院MDT团队,为王女士量身定制了方案:先通过新辅助化疗“压制”癌细胞,再行改良根治术彻底清除病灶,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

多学科协作,为患者托起“重生”之网
王女士的康复,离不开徐州市肿瘤医院乳腺二科与天津肿瘤医院的强强联手。作为淮海经济区乳腺疾病诊疗中心,科室已常态化开展MDT会诊:影像科医生用“火眼金睛"锁定微小病灶,病理科专家抽丝剥望分析肿瘤特性,肿瘤内科医生精准调配“药物弹药”,乳腺科团队以微创技术实现“无痕手术”……从诊断到康复,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
新辅助治疗解决三大问题
1“不可手术"变“可手术”
对于像王女士这样肿瘤体积过大或已侵犯周围组织的患者,直接手术往往难以彻底切除肿瘤。新辅助化疗如同“缩小枪”,通过全身用药让肿瘤“缩水”。在王女士的案例中,6周期化疗后,她的乳房红肿消退,肿瘤边界变得清晰,原本无法手术的病灶最终被完整切除。
2药物敏感性的“实战测试”
每位患者对化疗药物的反应都不同。新辅助化疗就像一场“实战演练"通过观察肿瘤缩小程度、症状改善情况,医生能提前判断哪些药物对患者最有效。王女士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对联合化疗方案高度敏感,这为后续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3用药后期的“精准导航”
化疗效果不仅影响手术方案,更能指导术后治疗。如果术前化疗达到“病理完全缓解”(pCR),说明肿瘤对药物高度敏感,术后可继续沿用该方案预防复发;若效果不佳,则需及时调整策略。王女士术后病理显示癌细胞完全消失,这一结果直接影响了她的后续用药计划。在王女士的治疗中,新辅助化疗展现了惊人的力量:经过6周期的联合用药,她乳房的红肿消退,转移的淋巴结“归零”,更令人振奋的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病理完全缓解(pCR)",意味着癌细胞被彻底清除!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