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岁女士脑梗昏迷紧急送医 徐州市一院医生成功施救取出3厘米血栓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这是一次极为危急的救治。

  一位38岁的女士因为突发脑梗死陷入中重度昏迷,还出现了呼吸不规则的情形。在当地医院施行气管插管以后,该女士被紧急送往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由于错过了最佳溶栓的时机,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何清脑卒中救治团队,为该女士进行了紧急介入取栓,从基底动脉中取出的血栓长约3厘米。

  最后的救治结果是令人欣慰的,该女士目前已经顺利出院,进行下一阶段的康复锻炼。她出院时意识清醒,能够在家人的搀扶下行走。对于这一结果,该女士及家人都很欣慰。

  脑梗死,致病因素多,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何清主任提示,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危险致病因素,出现症状时应在第一时间内到具备溶栓取栓的医院进行救治。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延误不得。


医生查房

  突发脑梗死,她带着气管插管被送到医院

  刘女士(化名)是在1月29日被急救车送到市第一医院的。

  陪同来的家人介绍说,刘女士年轻时身体素质很好,曾经从事体育竞技类工作。近年来,刘女士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运动量减少了,加上体重较重,家人猜测说这些可能是引发这次疾病的因素。

  起初,刘女士是因为出现了意识障碍被家人送到当地医院的。医生在检查诊断后认为情况较为严重,应该是较严重的脑梗死,由于当地医疗技术限制,建议立即转到徐州大型医院。

  何清主任介绍说,他见到刘女士的时候,她已经陷入了中重度昏迷,瞳孔散大,呼吸急促困难,气管插管,情形很危险。

  医院绿色通道立即开启。虽然是疫情期间,但各个科室协作机制立即启动,各项检查立即展开。

  脑部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检查显示,刘女士是基底动脉完全堵塞。

  基底动脉管辖的范围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因为它管辖脑干,脑干上有人体的呼吸中枢、心跳中枢,还有一个网状上行结构,俗称意识中枢。换言之,如网状上行结构受损,人会出现昏迷;如呼吸中枢受损,会出现呼吸停止;如循环中枢受阻,则会出现心跳停止。如果某个患者没有心跳、没有呼吸也没有意识,那就是死亡了。所以基底动脉也被称为生命血管,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根血管。

  “这种情形是脑血管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当务之急是抓紧重新开通血管,否则每耽误一分钟,危险性就增加一分。”何清主任和介入科的同事们立即按照救治脑梗死的快速流程,启动救治“快捷方式”。


医生查看患者伤情

  在患者腿部打孔,成功取出脑部血栓

  脑梗死,发病3-4.5小时内可以优先选择溶栓。但由于刘女士从出现症状开始到抵达市第一医院,已经过去了6个小时,错过了溶栓的最佳窗口时间,何清主任和介入科刘建副主任短暂商量后决定,立即为刘女士施行取栓。

  在介入手术室,何清脑卒中救治团队在刘女士腿部动脉打了一个小孔,导管由此进入,一路上行,在相关设备的严密监控下,导管抵达刘女士堵塞的脑部基底动脉。

  脑部取栓,作为治疗脑梗死的一项前沿技术,已在何清脑卒中救治团队中开展多年。但每一次操作,何清主任和他的脑卒中救治团队都不敢有丝毫大意。

  基底动脉直径约4毫米,在这么狭小的血管腔内,要准确地定位血栓,同时在取栓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避免碎散的血栓逃逸到更细的血管内形成新堵塞,还要防止导管在操作过程中误伤血管内膜,否则造成脑血管出血,那就更棘手了。血栓全部取出来以后,血管重新贯通的时候也充满风险,因为还有一个叫做“高灌注损伤”的未知风险。

  在何清团队同事们的协作下,手术很顺利,从堵塞的血管中取出的血栓长约3厘米。

  血管造影的结果,实时显示在监控屏幕上。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血栓取出来以后,原来堵塞的血管很快重新恢复了畅通。

  打通的血管为大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手术次日,刘女士就恢复了意识。随后的恢复情形较为理想,刘女士能够与医生对话了,四肢能够慢慢活动了,力气也开始渐渐恢复。出院的时候,刘女士已经可以在家人地搀扶下走上一段路了。

  遭遇了极为凶险的脑梗死,在历经救治后能够恢复到现在的状态,刘女士及家人都感到很欣慰。接下来,刘女士还需要在当地继续进行康复锻炼,以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质量。

  作为医生,何清主任也充满了成就感。他说:“在介入取栓技术运用之前,脑梗死后气管插管的患者能够成功救治的机会大约在百分之十。医学技术地进步,给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机会,介入取栓就是其中的一项典型代表技术。受益于这项技术,许多脑梗死患者能够赢得生存机会。”

  何清介绍说,过去的几年间,通过介入取栓,他们的团队已经让数百例脑梗死患者从中受益。


为患者进行护理

  突发脑梗死,抢出来“黄金时间”比什么都重要

  作为徐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卒中学会副理事长、徐州市脑血管病研究所代所长,何清主任所在的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作为学科带头人,何清主任和他的同事们在溶栓取栓的道路上持续努力,惠及众多患者。

  他提示说,脑梗死,致病因素多,发病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突发脑梗死时,抢出来救治的“黄金时间”最为重要,无论是挽救生命,还是对于患者救治后的生活质量,早一分钟接受治疗就多一分希望。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坏死程度因血栓部位及大小不同而有差别。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前循环梗塞可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后循环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脑梗死不仅给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而且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对于大血管脑梗患者来说,每耽误一分钟,就会有180万个大脑神经元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应抢在第一时间内把患者送到具备静脉溶栓、介入取栓治疗资质的医院。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发现、早期识别,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何清主任提示说,脑梗死早期识别有五个常见的主要警告信号,大家可以以此判断是不是发生脑梗死。一是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出现无力、麻木或瘫痪;二是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视物成双;三是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四是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五是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意外改变。

  简单地说,就是一句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一旦发现患者嘴歪眼斜、口齿不清、抬不起一侧手臂,就应该高度怀疑是脑梗死,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到最近的有溶栓能力的医院,如果符合溶栓条件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把抢救时间控制在黄金4.5小时以内。

  远离脑梗死,有些因素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脑梗死这种危险的疾病来说,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高危因素。远离脑梗死,要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何清表示,总结来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非常复杂,可分为可干预和不可干预两类。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家族史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其它心脏疾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合理饮食和营养过剩、饮酒过量、缺乏体力活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绝经后激素治疗、口服避孕药、肥胖等。

  如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戒烟、戒酒,低脂饮食,适量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避免长期精神紧张状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

  2、严格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

  3、一旦患过脑梗塞,应积极按照二级预防治疗,按照医生的出院要求,坚持服药,定时随访。

  文章来源:彭城晚报

  文/周爱田 通讯员 周洁 图/白雪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