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总是流口水、说话不清晰?辅食引入不当惹的祸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门诊时,经常会碰到2岁多的孩子,各方面发育都正常,但说话含糊不清,别人也听不懂,甚至还流口水,父母带其来检查,孩子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究其缘由,原来是孩子一直吃泥糊状的食物惹的祸。

  据从事儿童保健工作三十余年的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褚英介绍,婴儿期辅食引入不当,比如一直吃泥糊状的食物,导致口腔运动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就可能会影响宝宝今后咀嚼、吞咽的能力,以及舌头运动不灵活、口腔肌肉能力不好,甚至影响孩子的正常发音。

  褚主任根据三十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各个年龄阶段儿童进食技能的培养重点总结出来,为广大家长们支招,解决儿童进食技能培养问题。

  辅食添加:自然形成一餐代替一顿奶,尽量不喝果汁

  据褚主任介绍,儿童营养需求包括营养素、营养行为和营养环境三个方面,进食技能不仅影响着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育,还影响孩子的神经运动心理发展。

  “如果婴儿出现以下情况,家长就可以考虑添加辅食了。”褚主任介绍说,1头颈部力量充足,可以竖头;2可以靠坐;3宝宝的挺舌反射消失;4有吞咽能力.5看到食物开始兴奋;6奶量每天总量超过lOOOml;7对奶液欲望降低,生长发育开始缓慢;8出现了发育相关的疾病,医生给予了辅食建议。

  婴儿由纯乳类的液体食物向固体食物逐渐转换,这个过程称为食物转换(旧称辅食添加)。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营养素供给,也应考虑喂养或进食行为培养,以及进食环境的营造,逐步养成儿童自主进食、愉快进食的饮食良好习惯。”褚主任建议说,开始引入非乳类泥糊状食物的月龄为6月龄,不早于4月龄,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食物应首先选择能满足生长需要、易于吸收、不易产生过敏的谷类食物。先喂给婴儿少量强化铁的米粉,由1-2勺到数勺,直至一餐l引入食物应由一种到多种,婴儿接受一种新食物一般需尝试8-10次,约3-5日。“单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可帮助及时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及确定过敏源。”褚主任补充说道。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茎类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训练婴儿口腔的感知觉。食物应用勺喂养,帮助训练吞咽功能。

  7-9月大的婴儿可以逐渐引入第二阶段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等动物性食物和豆制品。褚主任建议家长可以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桌椅、建立合适的家庭进餐时间,提供形状合适的固体食物和可用手抓取的食物。

  对于7月大的婴儿,褚主任建议家长可以有意训练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咂水/吸管进饮,给孩子提供切细的软食通心面、小面包、小块水果、蔬菜、饼干等;8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学用杯喝奶,感觉不同的食物质地(泥茸状到碎末状),家长还要鼓励婴儿手抓食物,自己吃;9个月大的婴儿开始学用勺喂自己吃饭。

  婴儿的食物要清淡,不添加任何调味料,让婴儿品尝到食物本来的味道。

  1-2岁儿童: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餐不要超过半小时

  在孩子1到2岁时,褚主任建议家长,每天可以为孩子提供3-4种健康食物和2-3样点心,在进餐时间与孩子交流,鼓励良好的餐间社交行为,交代他们一些简单任务。要提供合适的餐具帮助孩子学习使用,多多交流,让进餐时间成为与孩子交流的固定时间。

  具体来说,幼儿每天应摄入350-500毫升乳类,不能继续母乳喂养的2岁以内幼儿建议选择配方奶。每天应摄入1个鸡蛋、50克动物性食物、100- 150克谷物、150-200克蔬菜、150-200克水果、20-25克植物油。幼儿应进食体积适宜、质地稍软、少盐易消化的家常食物。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摄入300-400毫升牛奶及奶制品、180-260克谷类、120-140克肉蛋类动物性食物、25克豆类及豆制品、200-250克蔬菜、150-300克水果、25-30克植物油。

  褚主任说,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进餐要定时、定点、定量,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而且要注意避免边吃边玩、边看电视,不要追逐喂养,不使用奶瓶喝奶,“对于家长来说,一定不要强迫喂养和过度喂养,这样可以预防儿童拒食、偏食和过食。”

  此外,家长可以根据季节和儿童活动量决定饮水量,以白开水为好,以不影响幼儿奶类摄入和日常饮食为度。

  对于营养环境的营造方面,家人围坐就餐是儿童学习自主进食的最佳方式,应为儿童提供轻松、愉悦的良好进餐环境和气氛。

  儿童进食技能的培养会影响儿童营养素的摄入、吸收及消化,同时会影响儿童的言语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服务能力、自信心的发展,希望各位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发育情况,提供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食物,适时培养孩子的进食技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