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小儿专家祁伯祥: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的防治

 全程导医网 综合报道:进入3月份之后,病毒性脑炎病人逐渐增加,特别是同时患病毒疹小儿逐渐增多,况且具有地域性特征,病毒性脑炎是何种疾病?临床表现是那些症状?预后如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预防?

  徐州市儿童医院祁伯祥主任将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相关知识为网友们详细介绍。

  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于病毒致病性和小儿反应过程等的差异,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患者可导致死亡或遗留各种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和流行病学
  祁伯祥主任说,约80%以上的病毒性脑膜炎和脑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柯萨奇病毒,EV71和埃克病毒等,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传染病病毒如乙型脑炎病毒、腮腺炎病毒等也是重要的致病原。目前临床上仅约1/3~1/4的患者可查处确切的致病病毒,但从临床和各种辅助检查,可以得到确定诊断。不同病毒导致的脑膜炎和脑炎有不同的发病季节、地理等特点,例如肠道病毒感染多在夏季发生,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发生等。病毒多在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可为直接接触感染,也通过呼吸道如飞沫传染。
  临床表现
  祁伯祥主任介绍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轻重差异很大,主要取决于病毒的种类、患者的免疫力和脑实质和脑膜受累的相对程度,重症脑炎很易发生急性期死亡或后遗症。
  1、病毒性脑膜炎: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年长儿诉头痛,婴儿表现不安,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意识多不受累,较少有惊厥发作。
  2、病毒性脑炎:多数患儿病初即有高热、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可出现嗜睡、昏睡甚至昏迷等神志改变、小婴儿还可有易惊、易激惹和肢体抖动,前囟饱满或紧张,年长儿诉头痛;可反复呕吐,并可出现惊厥,血压升高,脑干受累可出现呼吸不规则、眼球斜视、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循环功能衰竭等表现,严重可出现肺水肿、多脏器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有的患儿以各种神经瘫痪、共济失调如步态不稳,语言障碍等为特征,有的病毒性脑炎可以不合并发热症状,病程持续1周至数月不等。
  辅助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病毒性脑炎确诊的最直接依据,所以腰椎穿刺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至关重要,但其中30%病毒性脑炎的病人脑脊液没有异常改变,此时需要作头颅MRI或CT及脑电图检查来佐证。
  脑电图检查以弥漫性或或局限性异常慢波背景活动为特征,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有些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可以正常。头颅CT提示可能存在脑水肿表现,但急性期病毒性脑炎头颅CT可为正常,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可以合并颅内出血改变,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出现钙化影。头颅MRI对于病毒性脑炎诊断非常敏感,T2W脑内出现高信号,T1W可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治疗与预后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抗炎和控制脑水肿和颅高压,边补边脱水,保持病人处于"轻度脱水状态",抗病毒,严重病人可以应用丙种球蛋白,控制惊厥、降低血压等对症处理等,呼吸衰竭或有肺水肿可能以及已经发生肺水肿的病人要进行机械通气。
  大多数散发病毒性脑炎病人预后良好,不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但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炎预后不良,会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柯萨奇病毒、EV71、埃克病毒可以出现手、足、口腔和臀部皮疹,其中3月至6岁小儿病毒性脑炎是高危人群,尤其是6月至3岁小儿,出现频繁抖动、嗜睡或昏睡、高血压、心率明显增快,皮疹不典型或很少,或有出血性小点状皮疹,先发热后出疹的病人,血中白细胞增高明显,C反应蛋白增高的患者,出现肺水肿及死亡的可能性很大。
  如何预防
  病毒性脑炎的发生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区域性和人群分布性等特点,如乙型脑炎只发生夏秋季,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具有家族性特征。平时做好家庭及个人卫生至关重要,3岁以下小儿不要经常外出到人群密集的地方,病毒携带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避免接触已经生病的病人,这也是避免如腮腺炎病毒性脑炎、风疹脑炎及麻疹脑炎等最好的方法。做好护理,除避免受凉,合理喂养外,夏季一定避免蚊虫叮咬,这是防止乙型脑炎发生的最有效方法;增强免疫力,加强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剂。
    徐州就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