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97医院医学介入中心主任史跃:介入治疗肿瘤

 谈到介入治疗,解放军97医院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史跃形象地把它比喻为“第三者插足”。

  介入治疗发展迅猛

  史主任介绍,介入放射学是继内科、外科治疗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上世纪80年代,这种强行“介入”的“第三者”在我国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中正式“插足”成功,开始了自己艰难的“人生之旅”。虽然起初受到大内、大外科医生的强烈反对,但它并不气馁,带上穿刺针、导管和导丝,在皮肤上切一个2毫米小口进行血管穿刺、插管,导丝、导管在血管内软硬兼施,达到无孔不入的境地。

  利用导管可以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内将肿瘤细胞杀死,还可以用“堵嘴”的栓塞物,例如颗粒、液体、机械性小弹簧栓子、放射性微粒等将肿瘤血管堵住,使肿瘤活活饿死。由于她是在电视的监视下完成治疗,具有直视、定位准确、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现已受到医生和中晚期肿瘤患者的青睐。

  该项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虽晚,但发展迅猛,特别是近10年,已有许多医院开展了介入治疗,目前已接近或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使单纯以诊断为目的辅助科室———放射科,发展成为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大型临床医学影像科室。

  “插足”疗法成果显著

  20世纪80年代末,97医院在淮海经济区率先开展对中晚期肿瘤的介入疗法以及其它介入治疗技术,至今已近20年,完成各类介入治疗5000余例次,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著80余篇,获得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

  记者采访了2位成功治疗的患者。

  患者王先生,48岁,邳州市四户镇道口村人,1996年2月诊断为右上肺癌,右上肺肿块为8.6×7.5cm 左右,病理诊断为磷癌,1996年2月8日在通过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途径将化疗药物送入肿瘤内,三次治疗后肿瘤缩小至3.5×2.4cm ,然后行右上肺叶切除,至今仍健在。

  患者郭女士,34岁,山东台儿庄人,1996年10月CT检查右肺中叶肺癌,肿块大小12×9cm左右,病理诊断为小细胞肺III期,通过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介入途径将化疗药物送入肿瘤内,两次治疗后肿瘤缩小至7.5×6cm ,然后行肺中叶切除,手术切除后做4次残端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利用抗肿瘤药物将残留的癌细胞杀死,至今仍健在,并且经常电话随访。

  “堵嘴栓塞”可饿死肿瘤

  史主任介绍:采用微导管选择“堵嘴栓塞”联合过继性免疫性杀伤细胞(CIK细胞)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国内首创,开辟了肝癌介入治疗新途径,使部分中晚期肝癌患者,重新获得二次手术的机会。“堵嘴栓塞”就是先将肿瘤血管用栓塞剂堵上,相当于不给肿瘤饭吃,将肿瘤饿死。经导管向肿瘤区灌注过继性免疫性杀伤细胞,过继性免疫性杀伤细胞相当于持枪的士兵,进入血液后有针对性瞄准肿瘤细胞开火,将肿瘤细胞打死。该治疗方法得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吴孟超院士的好评和充分肯定,2008年申报军队医疗成果奖。

  49岁的佟先生2004年6月CT检查发现肝癌,6月16日在97医院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为肝细胞癌。2008年2月复发,肿瘤大小为7×5cm,2月27日再次来97医院住院,经过2次“肿瘤堵嘴栓塞”联合过继性免疫性杀伤细胞肝动脉灌注介入治疗,肿瘤明显缩小。于2008年5月再次行手术切除,至今健康状况良好,已重返工作岗位。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