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专家张宏伟:腹股沟斜疝、巨结肠根治术

    小儿外科病几乎包括了成人外科所有系统的疾病,但其诊断治疗又不是成人的缩影,有其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随着科技的进步,小儿外科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近年来,徐州市儿童医院率先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小儿外科,使许多孩子从中受益。

 日前,我们采访了市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张宏伟,请他介绍治疗几种小儿外科常见疾病的新技术。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

    据张宏伟主任介绍,急性阑尾炎治疗的主要方法是阑尾切除术。近年来,市儿童医院在全市率先开展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有以下优点:

     在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视野的开阔,寻找阑尾变得容易得多;如果是腹膜后或肝下阑尾,腹腔镜手术在术中则完全可以在原来的操作孔中完成寻找特殊位置的阑尾的操作;在处理许多特殊肥胖患儿时,开腹手术常难在小切口下完成手术,而腹腔镜手术可以在原来操作孔中完成手术,而且基本不会明显地提高切口感染率;腹腔镜手术切口小、探查范围大,尤其适用于不典型的阑尾炎探查及处理;提高诊断正确率。由于低龄小儿表达能力有限,有时不易在术前明确诊断,且少数患儿合并肠憩室、肠套叠等,开腹手术有时面临误诊和漏诊的危险。
 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器官进行全面探查,本身就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所以能够极大地减少误诊、误治,提高诊断正确率。对小儿急性腹膜炎更有优势。
由于腹腔镜手术对腹腔干扰小,痛苦轻,患儿术后活动早,胃肠功能恢复快,而且极少发生切口感染,所以较多地缩短了住院日。仅在腹部顺皮纹切2个或3个0.3 cm~0.5 cm的小切口,且一个位于脐部,术后几乎无瘢痕,不改变腹部外观,符合美容的要求。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腹股沟部肿物,多数在2~3个月时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现。对于小儿疝气的治疗,可有传统的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市儿童医院院近几年开展了腹腔镜小儿斜疝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一是创伤小。传统手术方法取腹股沟区横(或斜)切口经腹股沟管找到精索,精索内上方找到疝囊,游离并横断疝囊,然后高位结扎,对腹股沟管解剖结构和精索各层均造成损伤。而腹腔镜下手术方法无须经过以上部位, 腹股沟管的解剖结构不被破坏,对内环口周围的血管、腹壁下血管、精索血管和输精管等均不造成损伤。   二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手术时间较短,恢复时间较短,术后当天醒后可进食并离床活动。 三是手术切口小。传统手术方法手术切口2~3cm,术后需要缝合,留有瘢痕。腹腔镜手术切口0.2~0.4cm,术后无须缝线,不留瘢痕。四是可以双侧疝探查。传统手术方法需要2个手术切口,而腹腔镜下手术只要增加一个0.15cm的小切口便可完成手术。对于一侧显性疝、另一侧隐性疝,传统手术方法必须在隐性疝出现症状后,再次手术才可以解决问题,而腹腔镜手术可以一次手术发现对侧隐性疝并同时处理双侧疝。 五是术后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 。
        腹腔镜辅助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
      先天性巨结肠,是一种比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约1/2000—5000,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患儿生命。以往国内外治疗先天性巨结肠均采取开腹手术,手术对患儿打击大。市儿童医院外科在总结多年手术经验及学习国内外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引进小儿微孔腹腔镜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病。该手术只在腹部戳三个0.3—0.5厘米的微孔,放入腹腔镜及操作器械,在腹腔内分离病变的结肠,在直肠内将病变结肠脱出肛门外切除,手术一次完成。腹腔镜手术对患儿打击较开腹明显减小,术后短时间内即可进食,患儿恢复快,已完成的数百例手术,效果满意。
   徐州儿童医院外科率先在苏北地区开展微孔腹腔镜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咨询电话:0516 - 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