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院放射科张欣贤:放射检查及时发现儿童疾病

  
 

      病例实录:一个3个多月大的婴儿喜欢吮食杏肉,不小心把杏胡吸进肚里,家长没有发现。一段时间后,婴儿出现呕吐、不愿进食等症状。家长以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生理现象,就没有看医生。等到孩子8个月的时候,呕吐加重。家长赶紧带孩子到儿童医院检查。放射科主任张欣贤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段有梗阻征象,提示异物性梗阻。手术中,医生从孩子腹腔里取出一个杏核,当时杏核的一尖已扎进十二指肠壁中,外周包绕纤维组织。

  放射检查:发现儿童疾病的火眼金睛

  据张欣贤主任介绍,市儿童医院1980年建放射科,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拥有多层螺旋CT机、美国GE 500MA数字胃肠机、PHILIPS数字X线摄片机及干式相机、德国SIEMENS床旁X线机、全自动遥控灌肠机等多台国内外先进影像设备及治疗仪器,图像以Mini--PACS网络化管理,实现无纸化操作。

  儿童医院放射科在小儿影像检查、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小儿各种常见疾病、代谢及发育性疾病、各系统先天性畸形、全身性骨病、新生儿疾病如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坏死性肠炎等的检查,确诊率非常高。对外科各类创伤、畸形、急腹症、肿瘤及其他疑难少见疾病的检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小儿急腹症肠套叠的诊治,经验尤为丰富。

  谈到上面的病例,张主任说,“小儿呕吐”先天性原因很多,包括食管闭锁、食管蹼、贲门松弛、贲门失弛缓;膈疝、胃扭转;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胆总管囊肿;空回肠隔膜、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肛门闭锁等。后天性原因包括食管炎,食管灼伤,急性胃肠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套叠,肠结核,肠肿瘤等等。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不正常的呕吐,应及时到儿童专科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准确地查出病情,及时治疗。

  儿童医院放射科目前开展哪些项目?

  据张欣贤主任介绍,该科己开展全身各部位的各种X线(透视照片、床边照片、断层摄影、胃肠钡剂造影、胆囊管造影、脑室和脑血管造影、肠套叠空气灌肠等)检查:特殊X线检查、全身各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及全身各部位血管性及非血管性介入诊疗等。

  具体还有:腹部脏器血管造影;四肢血管造影;部分脾动脉栓塞;食道狭窄球囊导管扩张术;胃肠碘水溶剂造影;胃肠钡气双重造影;肝、肾穿刺造影检查。

  螺旋的CT项目:全身各部位螺旋CT平扫;一般增强检查;双期增强检查;CT血管造影检查;三维重建技术;胸部冠状位CT检查;针对小儿各部位临床诊断不明的占位性病变:如颈胸部、纵隔、腹腔、腹膜后器官病变以及肝肾弥漫性病变等。

  此外,该科与外科、麻醉科等科室合作在X线 CT等专用设备引导下进行经皮穿刺活检、介入治疗取得了满意的诊疗效果;小儿心血管及外周血管选择性造影检查也在如期进行。每年接诊患儿4万余人次。

  链接:

  小儿肠套叠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表现随年龄不同而稍有不同,可分为婴儿肠套叠(2岁以下)和儿童肠套叠。 (l)婴儿肠套叠:多见于健康肥胖的婴儿,起病急骤。 1)腹痛:患儿突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异常痛苦状。不久痛止,患儿安静如常,但静止数分钟后又突然哭闹,反复发作。2)呕吐:最初吐出奶块或其他食物,随后可吐出胆汁,甚至吐出粪臭液体。3)血便:起病后4~12小时可排出血便,呈暗红色粘冻状果酱样。4)腹部肿块:特点是如腊肠或香蕉状,质地中等,表面光滑,可稍活动,这是对诊断最有价值的体征。 (2)儿童肠套叠: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似,但一般发展比较缓慢。腹痛、呕吐及血便不及婴儿典型。

  空气灌肠是小儿急性肠套叠诊断和治疗首选的一种非手术疗法,既简便、直观,又准确、安全。我科是徐州市乃至淮海经济区最早使用空气灌肠方法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科室,提醒家长们发现小儿有以上症状要赶快来医院就诊。
      专家简介:

  张欣贤,徐州市儿童医院放射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1985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从事影像诊断工作二十余年。1990年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进修,多次参加全国小儿放射学术会议及学习班。主攻小儿呼吸、消化、骨骼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小儿放射介入治疗、小儿CT等影像诊断技术。发表省级以上学术论文8篇,其中中文核心遴选期刊3篇。 

  擅长: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丰富的经验。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日全天

  门诊电话:858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