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骨质疏松要从孩子抓起


  早期多“储蓄”,晚期剩余多

  我们的骨骼看似静止,实际上一直处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交互作用之中。从出生开始,骨形成要大于骨吸收,骨骼一天天变得结实和强壮。在20岁以前骨骼沉积速度最快,20岁时基本达到每一个体最高骨量的90%以上,到30~40岁达到骨量的最高点,即峰值骨量,至此骨量积累终止,此时的骨骼我们称之为峰值骨。

  如果把骨骼比作银行的话,骨形成就好比存钱,骨吸收就好比花钱。30岁以前骨骼的储备明显大于支出,而且谁的银行储备多,以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就小。30~40岁时,骨形成和骨吸收处于平衡状态,银行的支出和储蓄大致相当。大约40岁后,骨骼的吸收大于形成,银行开始支出大于储蓄。

  妇女大约在35岁时丢失骨松质,约40岁时开始丢失骨密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所有骨骼部位均可发生骨丢失。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妇女可能丢失其骨密质的30%,还可能丢失骨松质的50%。而女性更年期的到来,更是其骨量加速流失的过程。伴随着雌激素的缺乏,这种加速的骨丢失可持续5年以上。骨丢失加快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进而导致骨折风险增高。

  不要放过剩余的10%

  了解骨质疏松的知识后,爸爸妈妈们就会教育孩子好好吃饭,好好锻炼,从小就让骨头长得结实。骨量的积累大部分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我国的男孩和女孩19岁以前,骨量长了接近90%,还有10%以上没长,这点很重要。必须教育孩子很好地加强营养,并且要锻炼。

  青壮年也别忘了“长骨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无论男女,如果骨骼健康生长,骨骼最强健的年龄段是25~40岁,也就是说该年龄段骨骼达到了最高的骨量和最好的质量。骨骼是否能达到最好状态,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而一旦过了40岁,骨质流失的速度就超过形成速度,骨量开始下降,骨质逐渐变脆,随着年龄渐渐增大,患骨质疏松和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能性也增大。如果年轻时期忽视运动,常常挑食或节食,饮食结构不均衡,导致饮食钙的摄入少,又不拒绝不良嗜好,这样达不到理想的峰值骨量和骨骼质量,就会使骨质疏松在较早的年龄出现。尤其是年轻的女性,如果减肥、怕晒、少运动,就更容易被骨质疏松“侵犯”。因此,骨质疏松的预防要及早开始,在年轻时期获得理想的峰值骨量,从而享用一生。

阅读下一篇
盲目减肥得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