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超越传统运动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心身合一理论灵魂——身心生物反馈调控系统
在整个人体调控机制中,成为我们心身合一体系灵魂的就是身心生物反馈调控系统。也就是身心两个方面通过信息控制所构成的系统。这个系统同时也是人体自我调节功能的核心部分。人体是一个可以自我调整的精密系统。我们强调两点:
1、  人是一个整体,我们要从整体上把握人,
2、  人具有自我调控功能,能够自己维持平衡。


二、心身合一的科学阐释
心身合一就是身心生物反馈系统形成完整的和谐的反馈过程,发挥最佳的自我调节功能,这个反馈环路的基础上意识的参与。
心身合一指的是有意识参与的,心身高度统合的状态。它有两个要素:
1、  有意识参与。
2、  中枢神经与外周器官形成完整的生物反馈。
两个要素缺一不可。

三、心身合一运动定义

从字面上来看,心身合一运动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1、  身心的共同参与,除了肢体方面的运动,还有意识的参与。
2、  身心的合一,身心两个方面形成完整的生物反馈。
这一定义科学的阐明了瑜伽、太极、普拉提、气功、意拳等运动的共同点和核心,是对气功、瑜伽、太极、意拳等优秀健身方法的科学总结。心身合一体系既包含了这些运动方法,同时又不仅仅是这些运动的总和,而是这些运动方法的精华提炼,是他们的核心本质。在心身合一体系里,气功、瑜伽、太极等仅仅是形式的差异,本质上是相同的。

四、科学健身体系运动分类学
    运动类型有很多,如跑步、游泳、球类、健美操、形体舞、器械训练、太极、瑜伽、普拉提、气功等等。对这些运动类型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根据不同标准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分类。在当今学术界,流行的分类方法大致如下:如根据有氧代谢的情况,可以分为有氧运动、无氧运动、混合运动等,根据肌肉的张力和长度,可以分为等张运动、等长运动等等。
心身合一科学健身体系,创造性的将心身合一作为划分运动类型的标准,从而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运动分类方法。
分类标准:
1、  运动的形式:意识、身体是否共同参与?
2、  运动的目的:是否以达到心身合一为目的,形成生物反馈?
根据以上标准,我们将运动形式划分为两类:
心身合一运动:即上文阐释内容。
非合一运动(单纯肢体运动):心身合一运动之外的所有运动类型。主要代表是健美操、器械训练等。这一类型的运动,主要是身体的活动,意念参与较少,能够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但是不能达到心身合一的状态。
五、心身合一科学健身体系方法概述:
我们把心身合一科学健身体系方法简单概括为以下组成部分:
一个核心,两项原则,三大技术。
一个核心:觉知自我。
两项原则:不用力原则、中道自然原则
三大技术:放松技术、感知技术、呼吸技术
以上内容均以达到身心合一状态、形成身心完整生物反馈为目的。
一个核心是整个训练方法的灵魂,两大原则是为达到身心合一所应用的基本原则,三大技术是达到身心合一的具体操作方法。
1、一个核心


心身合一运动的核心只有一个,就是在或动或静中中觉知自我,感知自我,认识自我,达到心身合一的状态。
如前所述,身心合一运动需要意识的参与。意识的参与,才有可能形成身心的生物反馈环路。
意识如何参与?
根据环路的内容,我们知道,传入的信息进入意识系统,就会形成感觉和知觉,中枢神经根据传入的感觉知觉调整外周器官的状态,形成完整的生物反馈环路。因此,我们看出意识的参与,以感知觉知为核心。就是觉知自我。
在具体操作上,要求我们无论是静态训练,还是动态训练,都需要意识保持觉知,每时每刻感觉到身体的状态。这样才能建立意识系统的生物反馈。没有意识的觉知,也就没有意识系统的传入,也就不可能建立反馈。
在这里,与古希腊箴言认识你自己,不谋而合,也和现代心理学的目标一致。觉知自我,认识自我,从而改变自我,使自我不断成长,是现代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的各大流派,无论是心理分析、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等,虽然理论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个核心是一致的。心身合一体系从觉知自我开始,就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佳方法。这里可以体会到心身合一体系的强大生命力,必将在心理学的发展道路上取得重要的地位。
2、两项原则:
1)、  不用力原则
不用力,指的是不用多余的力,放松自然。
这与传统的训练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心身合一体系,要求人们改变运动的方式。《道德经》所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还说,反者道之动。其中包含了非常深刻的哲理。这一部分可扩展性非常强。可以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可以形成一个讲座专题,就是老子的无为思想与心身合一体系的关系。在实践上,例如太极拳用意不用力,要求由松入柔,积柔成刚。松柔到极点,就会产生刚强。物极必反,阴阳转化。因此,心身合一体系有着深厚的哲学文化背景。
2)、  中道自然原则
动作轻柔缓慢,不过极限,意念不愠不火,似有似无。动静合乎自然之道。
火候,是运动中需要强调和掌握的。心身合一体系非常强调火候。包括身体和意识两个方面。在身体上,要求动作轻柔缓慢,不过极限。以求自然舒适为度。意念的运用强调不愠不火,似有似无。并不能过分强调意念的作用。意念过强,反而导致紧张,头痛等等,没有意念,心身又不能合一,而在中道的意念之下,神经松弛,人们可以进入最佳的心身合一状态。
中道思想在中国也有着很深的历史文化基础,并且可以引申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历来讲求和为贵,就含有中道思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这个道理。在印度,中道思想者占有重要的地位。佛教的真谛就是中道。这一方面,可以独立设置讲座专题,中道思想和心身合一体系的关系。
3、三大技术:
三大技术本自一体,不得已而分之。具体操作法略。
六、功效篇
通过心身合一健身训练,人们会进入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祥和宁静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人体的潜能,充分调动人体自己的调控机制,对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够达到最佳的调节。
心身合一健身方法对人体的作用同时也表现在身心两个方面。包括三个方面的整合调节:意识的整合、身体的整合、身心的整合。
1、 意识的整合
根据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人体的意识分为个人显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等的分别。
个人显意识是我们能够意识到的心理内容,可以理解成为我们日常提到的意识,可以比喻为冰山的可见部分。
个人无意识是我们意识不到的个人意识部分,由我们经历到的个体事件沉淀形成,平时不能被我们的意识所觉察。可以比喻为冰山的水下部分。
集体无意识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心理本底内容,不从个人经历而来,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遗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成为我们意识所觉察。可以比喻为冰山下无边的海水,成为所有冰山共同的本底。
意识和无意识的分裂冲突往往成为我们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从宗教意义上讲,这种分裂也是人类迷茫、痛苦的根本原因。
心身合一体系的身心反馈机制的形成,整个意识全部参与其中,包括显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等,整个意识系统同步进行高度整合,随着训练程度的提高,意识高度整合,慢慢达到高度统一的状态,就是古人讲的“全神”状态,就是佛家讲的开悟,道家讲的悟道、瑜伽讲的天人合一等等境界。
2、身体的整合
身体的整合主要是身体机能的整合。在高度的合一状态下,身体自我的调节机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身体机能的不平衡,解剖位置的偏移等等,都得到一种整合,以达到最佳的生理状态。
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  解剖位置整合
2、  细胞组织功能整合
3、  器官系统功能整合
4、  系统之间的整合
3、身心的整合
身体和意识的整合不是割裂的,分开的。意识的整合,同时存在着身体的整合,身体的整合同时存在着意识的整合,而且整个过程意识和身体同步处于高度的整合状态中。
所有意识的整合和身体的整合,都是在身心生物反馈系统完整建立的基础上不断完成的。没有身心生物反馈系统的建立,就没有身心的整合。
    以上作用,是非合一运动所无法比拟的。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