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腹泻患儿增多 儿科专家刘松林:调整饮食、预防脱水

2017-10-18 14:36
摘要:
秋季腹泻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通常潜伏期1-3天。表现为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徐州妇幼保健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妇幼保健频道:“俺儿拉肚子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俺闺女也这两天也拉肚子,还发烧!”门诊室里两位二胎妈妈在为孩子生病而发愁。

  最近,记者发现在各大医院的儿科,腹泻的患儿较前增加。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主任刘松林告诉记者,秋季腹泻在这个季节比较高发,最近已经开始冒头。

  刘主任说秋季腹泻,也称轮状病毒肠炎,每年在秋、冬季比较多发,呈散发或小流行,所以被称为“秋季腹泻”,在婴幼儿中最易多发。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秋季腹泻

  刘松林主任表示,婴幼儿发生秋季腹泻的原因由多个方面所致:首先,是因为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消化酶的活性较差,但营养需要相对又高,胃肠道负担重。如果喂养不当,如过早、过多地加喂淀粉类、脂肪类食物,食物成分改变,或者一次进食过多等,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的紊乱,导致腹泻。

  其次,是婴幼儿时期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免疫功能也不够成熟,当有病原菌随受污染的食物进入体内后,易造成腹泻。

  还有一点是肠道菌群失调所致,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抵抗作用,当肠道感染轮状病毒或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受污染,可使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导致腹泻。

  还有一个是外部原因,秋季气温变化大,忽冷忽热。气候变化引起感冒、腹部受凉以及各种感染也可导致腹泻。

  秋季腹泻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秋季腹泻多发生在6-24个月的婴幼儿,4岁以上者少见,通常潜伏期1-3天。表现为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无明显感染中毒症状,病初1-2天常发生呕吐,随后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粘液,无腥臭味,可有少量黏液,无脓血,患者有低热,很少超过38℃,发病初期多数伴有流涕、喷嚏与轻咳,半数以上的患儿有不同程度的脱水与酸中毒。如果发生严重脱水,病情在数小时内恶化可能导致休克等情况。新生儿也可能发病,腹泻较轻,严重的可能会有腹胀及排血便。

  发生秋季腹泻家长应该怎么办?

  刘主任表示,发现孩子秋季腹泻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情况,患儿如果无脱水症或者轻度脱水的可以在家进行治疗,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调整饮食,如果宝宝没有发生剧烈的呕吐时,大多不用禁食。对于已经添加辅食的宝宝,可以暂缓增加新的食物,原来吃过的还可以继续喂。腹泻期间宝宝容易出现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使腹泻时间延长,必要时需要暂时更换不含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粉,腹泻好转后可以再恢复正常的配方奶和母乳喂养。

  对剧烈呕吐的宝宝需要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好转后继续喂食,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预防脱水,也是秋季腹泻和其他各种腹泻很重要的治疗环节,要按少量多次的原则给宝宝增加饮水(主要是白开水)。当宝宝因为腹泻次数多,出现脱水症状,或已经被诊断为轻、中度脱水时,一般要给他用口服补液盐。

  以下情况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当患儿腹泻剧烈、大便次数多或腹泻量大;不能正常饮食;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者;发热(<3个月的婴儿体温>38℃ ;3-36个月幼儿体温>38.5℃ );明显口渴,发现脱水症(如眼窝凹陷,泪少,黏膜干燥或尿量减少等)神志改变等;粪便带血;年龄<6月,早产儿,有慢性病史或并发症等。

  出现上述症状患儿应及时就医,以防延误诊治。

  如何预防秋季腹泻?

  刘松林主任说,预防宝宝发生秋季腹泻,妈妈们要注意,应坚持母乳喂养,尤其在宝宝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及第一个夏季最为重要,尽量避免夏季断奶。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合理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

  宝宝如果出现食欲不振或发热早期,要减少宝宝的奶量及其他食物,并以糖盐水代替,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避免过食富有脂肪的食物。

  要增强宝宝体质,加强体格锻炼。及早治疗宝宝的营养不良、佝偻病等一些易致慢性腹泻的疾病,同时要加强护理,不要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调。

  秋季腹泻为小儿常见病,接种疫苗也是预防轮状病毒肠炎理想的方法,保护率高达80%。由于轮状病毒肠炎的传染性强,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交叉感染,也是重要预防手段。

  专家提醒:在宝宝发生腹泻时,很多妈妈会用到蒙脱石粉等肠粘膜保护剂,这种保护剂可以加强胃肠粘膜屏障功能,促进肠粘膜的修复,但是给宝宝服用一定要注意不要过量,否则容易引起便秘。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更多分类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