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宏威:糖尿病治疗重在血糖控制 推荐遵循“五驾马车”原则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然而,因为很多民众对糖尿病认识不足,导致该病治疗率低、并发症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2月14日下午,由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和徐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主办,徐州报业传媒集团健康医疗中心承办的公益活动——名医大讲堂在徐州报业传媒集团五楼会议室举行。此次名医大讲堂邀请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凌宏威坐镇现场,为大家详解糖尿病科学防治与健康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多,主要与五大原因有关

  糖尿病,是一种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者作用障碍导致体内血糖升高的内分泌代谢疾病,该病会引起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理活动。

  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我们身边的糖尿病患者着实不少。有人不免发问:“为什么现在糖尿病病人越来越多?”对此,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凌宏威解释说,这是多种原因导致的。

  他介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多数人可以随意吃喝,这就给肥胖和糖尿病提供了物质基础。同时,有研究表明,年龄增长与糖尿病患病率上升呈正相关关系,而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由此导致老年糖尿病群体明显增多。另外,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也容易诱发疾病,包括大吃大喝、热量摄取过多、体力活动太少,生活节奏快,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等,都对血糖稳定有影响。

  从医学层面上说,如今糖尿病检测手段更加先进,甚至只要一滴血就能查出糖尿病,这也使得糖尿病的发现率有所提高。从人种方面分析,中国人的遗传易患性较强,这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患者增多,绝非好事。凌宏威主任指出,2017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1.144亿)位居全球第一,成年糖尿病人群医疗支出全球第二。可以说,糖尿病不断增加的势头,不仅给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还将使未来的卫生系统不堪重负。

  糖尿病会诱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组织

  有统计表明,在我国,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仅有32.2%,由于疾病管理不佳,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还不足一半(49.2%)。谈及此处,凌宏威主任的语气中满是担忧和惋惜。

  他指出,糖尿病患者多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除此之外,还可出现皮肤干燥、瘙痒、饥饿感、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倦、劳累等。“然而,我们说糖尿病可怕,不仅在于糖尿病本身,而在于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在于它的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

  据介绍,急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综合征、低血糖症;慢性并发症则包括大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眼部其他病变等。

  “糖尿病性心血管病是糖尿病的第一杀手。”凌宏威主任说,心血管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糖尿病患者较之正常人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2-4倍。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也有很多患者无胸痛症状。

  另外,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病程延长,约半数以上糖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还有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足。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

  高危人群应重视血糖检测,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不论何种疾病,预防的意义都大于治疗。凌宏威主任提醒说,糖尿病高危人群应重视血糖检测,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包括:1、有糖尿病家庭史者;2、年龄超过40岁者,年纪越大,患糖尿病的机会越高;3、长期高热量饮食摄入者;4、肥胖及平常缺乏运动者;5、分娩过巨大儿或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妇女;6、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痛风病人以及长期吸烟者;7、工作高度紧张、心理负担重者。

  凌宏威主任称,有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者,同时血糖检测结果符合以下一条件者;或无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者,而血糖结果符合以下任二条件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1、空腹血糖≥7.0mmol/L;2、餐后2小时血糖或随机血糖≥11.1 mmol/L。3、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 mmol/L。

  据介绍,糖尿病分型为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简单来说,正常人的胰腺有足够正常的胰岛素,而Ⅰ型糖尿病患者是无胰岛素分泌的,Ⅱ型糖尿病的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无法正常工作,至于妊娠糖尿病是指女性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尿病。

  凌宏威主任说,Ⅰ型糖尿病患者易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起病急、血糖高、病情起伏波动大且不易控制,须终身用胰岛素治疗。大部分成年糖尿病属于Ⅱ型糖尿病,多数起病缓慢,半数以上无任何症状,多由健康普查发现,此型患者初始治疗以运动和饮食控制为主或加用药物。

  糖尿病治疗重在血糖控制,推荐遵循“五驾马车”原则

  确诊糖尿病后,有的人惶惶终日,寝食难安,有的人不管不顾,毫不在乎,对此,凌宏威主任表示两者都过于极端,并不可取。“我们要知道,糖尿病是可治疗的疾病,治疗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信心和努力,首先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依从性,其次要遵循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原则。”

  他介绍,所谓“五驾马车”是指糖尿病的治疗不是单一治疗,而是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包括健康宣教、饮食控制、适当运动、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形容: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

  提倡“五驾马车”原则,最为关键的是要达标,从根本上说,这个达标就是控制好血糖。凌宏威主任说,尽管糖尿病的危害很大,但其实只要控制好血糖,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则组织细胞处于正常环境中,并发症就不会出现。

  健康宣教对控制血糖能有什么用?面对疑问,凌宏威主任表示,健康宣教除了能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外,还能使患者早期发现糖尿病、了解相关知识、掌握控制糖尿病的基本技能,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日常饮食应保证三大营养素供给,血糖控制良好时可适量吃水果

  “糖尿病饮食只要限制主食就行了”“糖尿病病人绝对不能吃水果”“采用胰岛素治疗后就不再需要控制饮食了”……长期以来,很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都存在误区,对此,凌宏威主任说,糖尿病患者应该始终遵循饮食治疗方案。

  最根本的原则是确定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的供给。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主要来源为米饭、面包、馒头、面条、玉米等主食,此外薯类、豆类等食物也含较多碳水化合物;脂肪是维持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是过多摄入有害,胆固醇应控制每日300毫克以下,主要来源为动物脂肪、烹调用油、坚果等食物;蛋白质为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主要来源为瘦肉、鱼虾、蛋白、乳制品、豆类等食物。

  此外,还需从粗粮、蔬菜及菌藻类中摄取膳食纤维,糖尿病患者应每天吃蔬菜并保证一餐粗粮摄入,每日需摄入纤维素20-35克;减少食盐摄入,每日应摄入盐不超过6-8克,高血压则应降至5克以下。

  水果能不能吃?凌宏威主任给出了答案:“血糖控制良好时可以适量食用水果”。他表示,应将水果的热量计入每日总热量之内,吃水果最好在两餐之间做加餐用,食用水果时应配合血糖监测。建议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如西瓜、苹果、梨、弥猴桃等,香蕉、荔枝等含糖量相对较高,不建议食用。

  科学运动+正确用药+血糖监测,自我管理到位才能有效控制血糖

  在“五驾马车”中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也相当重要。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还可以减轻体重,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应进行有规律的适量运动,循序渐进、长期坚持。

  选择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爬楼梯等运动方式,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运动强度以周身发热、微微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为宜;运动前监测血糖,如血糖过低(<5.5mmol>16.7mmol/L)应暂停运动。有足部麻木或疼痛,呼吸短促、眩晕或恶心,胸部、颈部、肩部或下颚疼痛或发紧,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等症状时,禁止运动。

  凌宏威主任说,在单纯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无法良好控制血糖时,应尽早服用合适的降糖药或接受胰岛素注射,并根据个人的情况及时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延缓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他表示,口服药物或胰岛素降糖,均需在临床医师正规指导下应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自我血糖监测是减缓和预防多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建议血糖控制差及病情严重的患者,4-7次/日或按需监测;使用胰岛素的患者,2-4次/日;服用药物、生活方式干预者,1-2次/日。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