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内分泌科医生:糖尿病患者勿用热水袋 易导致人体下肢血管病变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最近几天,气温骤降,热水袋、电热毯、暖手宝等各种取暖器成了大家的心头宝。不过,在取暖的同时,安全事项也一定要多加注意。近日,哈尔滨一个7个月大的婴儿就因为热水袋爆裂导致身上被烫伤。

  低温烫伤临床较为常见

  不仅热水能烫伤人,有时温水也能把人烫伤。7日清晨,宁波一位姑娘也因为捂着热水袋睡一夜,导致左小腿烫出一个水泡到医院看急诊。“昨天晚上很冷,就充了个电热水袋捂捂脚。当时没觉得热水袋有多烫,谁知道睡了一晚就烫伤了,火辣辣地疼。”姑娘说。

  除热水袋之外,暖宝宝也是冬季烫伤的元凶之一。温州一位女子就因为被暖宝宝烫伤,导致脚背需要植皮手术。据该女子介绍,睡前把热水袋放进被窝里捂暖,之后就睡着了,醒来时脚背刺痛。她掀开被子时发现,脚背红肿,烫伤了。原以为伤口会自动痊愈,熟料却不断恶化,疼痛一天比一天剧烈,伤口出现溃烂,最后被医院被诊断为III度烫伤,面积为1%。由于已出现了感染,需要进行植皮手术才能康复。

  如果说老人爱用暖水袋,那么暖宝宝则是一些爱美女性冬季必不可少的过冬物品。在某购物网站上输入关键词,系统提示各种暖宝宝,每片的单价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在其中一家店铺内,月销量近35万笔。卖家称销售的暖宝宝不漏袋、发热快、温度高、保温好、时间长、粘贴强、不粘衣。买家的评价则是褒贬不一。

  自我市一家医院的皮肤科了解到,每年冬天都会接诊到因热水袋、暖宝宝、小太阳等使用不当造成的烫伤患者。而生活中长时间用热水袋热敷、贴暖宝宝、理疗仪理疗等原因导致的这种烫伤,医学上称为低热烫伤。它和高温的明火、开水等引起的烧烫伤的不同点在于,从外表看烫伤面积并不大,表皮也没有开水烫伤得那么严重,但烫伤面比较深,有的可深达骨质,往往造成组织坏死。而且低热烫伤的患处往往发现时已经起泡,失去早期冷疗急救的机会。

  温暖过冬要做好保障

  “当热水袋短时间接触皮肤时可能并不会觉得它有多烫,但如果长时间接触,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烫伤了皮肤表层甚至肌肉层。”皮肤科医生说,市民在使用热水袋时,要避免袋内水温不均,可以轻轻摇动袋身,让袋内水温均匀;热水袋表面不能用锐器刺压,强力摔打,以免破裂、漏液造成伤害。要把盖拧紧,最好在热水袋外面套一个防护套,防止水流出来烫伤。注意水温不要太热,时间不要太长,热水袋应放置于脚旁10厘米处,而且不是脚上;最好是睡觉前放在被子里,睡觉时取出来。对于充电的暖手宝来说,如出现破损、漏液现象绝不能再充电使用。如果使用暖宝宝的话,尽量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能多隔几层衣服,同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揭下来换个部位再贴。因为长时间的热力作用于一个部位,是非常容易引起皮肤烫伤的。

  “冬天使用取暖用品的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尤其是像老人、孩子的感觉灵敏度不是很好的人群,即便是温度不高,也不能长时间与取暖设备近距离、长时间接触,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医生说,如果不小心烫伤,现场急救非常重要。烫伤面积在20%以下,应该在现场进行自行急救。即一冲,用自来水、矿泉水等生活用水冲洗伤口5分钟左右,不要用冰水;二脱,在水中小心剪开并脱去衣服;三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烫伤处30分钟;四盖,用干净毛巾等覆盖烫伤处;五送,尽快送去医院。

  “发生烫伤后,不要依偏方自行处理,千万不要涂抹酱油、醋、酒、牙膏以及其他有色物质,以免影响医生对烫伤深度的判断。”他提醒市民,如有发烧、局部疼痛加剧、流脓等情况,说明创面已感染发炎,应该尽快请医生处理。

  糖尿病患者最好别用热水袋

  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提醒说,糖尿病或患有末梢感觉神经迟钝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热水袋取暖。因为糖尿病容易导致人体和周围神经病变,会使患者下肢血循环缓慢,对冷、热的感觉变得迟钝,甚至用针刺脚部也不会感觉到疼痛,因此容易出现烧伤、烫伤,甚至出现比较深的创伤,有的更深达骨质。

  “有的患者觉得冬季脚部怕冷,喜欢用热水泡脚,这也容易引起烫伤。”医生说,糖友洗脚水的温度不要超过40℃,泡脚前可以先用手腕部试一下水温,温水即可;此外,浸泡脚部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清洗后用柔软吸水的毛巾擦干脚部尤其是脚趾缝;最后,在容易干燥的部位涂抹润肤霜。

  “我们经常推荐糖友们使用空调、电暖炉、暖风机等以取代热水袋。” 医生提醒,如果不小心烧伤、烫伤或发现足部有异常,一定要尽快到医院接受检查治疗,切不可自己在家处理,以免引发感染,造成截肢等严重后果。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