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徐州36岁的王琳:我要捐献遗体和器官,患糖尿病并发症,因对胰岛素过敏,病情急速恶化 她希望医生通过研究病因,帮助救活和她病情类似的人。

想到女儿可能不久于人世,赵阿姨非常伤心

王琳主动联系云龙区红十字会,决定捐献遗体

父亲要把170多斤的氧气罐抱到六楼
六年间,王琳饱受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失明、腹水、心脏衰竭的折磨。最近两个月时间,王琳无法正常饮食,每天只能喝红茶饮料或者米线汤充饥。她也无法躺下睡觉,白天晚上都只能坐在床上。
身心备受煎熬的王琳,心里想的都是别人。她想到,母亲辛苦照顾了她六年,她却无法给母亲养老。她想到,受到过很多同学朋友还有医生护士照顾,甚至很多不知姓名的陌生人的关心,她却无以为报。
“这么多人帮助我,我也要帮帮别人。”36岁的王琳决定捐献遗体,为家里省下操办后事的钱,也为回报社会给她带来的温情。
先查出肺结核 又查出糖尿病
几日前,王琳住进了徐州康馨老年护理院四楼的一个套间。昨日中午,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室内。已经失明的王琳看不到明亮的光线,但她说,可以感受到阳光照耀在脸庞上的温暖。此时的王琳,围着一床被子坐在床上,腿耷拉在床下。全身浮肿的王琳坐不稳,她母亲就在她身后与床护栏之间塞了两个枕头和一床被子。王琳母亲赵阿姨坐在王琳对面的另一张床上,发现女儿有什么需要,她可以第一时间去做。
“现在女儿一刻也离不开我,其实,我也离不开女儿。”想到女儿可能不久于人世,赵阿姨的泪水一下涨满了眼眶:“这六年我们母女基本没有分开过,她要走了,就剩我一个人了。”
十多年前,王琳的父母离异后都各自有了家庭。王琳和爷爷住在民富园小区。王琳到美妆培训中心学习了美妆。由于挣钱太少,她又到工厂找了份工作。“但我比较喜欢自由。”后来,王琳开始做生意,晚上在民富园小区附近夜市卖鞋子。鞋子生意越做越红火后,王琳想扩大规模,出售自己搭配的服装。2012年初,她从义乌批发了2000多元的鞋子后,又批发了2000多元的衣服饰品。但她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身体就出现了问题。
“先查出肺结核,后又查出糖尿病。”赵阿姨记得,为了治疗肺结核,女儿住院3个月。为了照顾女儿,赵阿姨离开了再婚家庭,搬到女儿居住的民富园小区。肺结核治愈后,赵阿姨以为只要按时吃药控制住糖尿病的病情,女儿还能继续正常的生活,甚至还没来得及帮女儿把堆放在屋里的鞋子和衣服饰品卖掉。没想到王琳因胰岛素过敏无法使用,病情也急速恶化。
不想给家里添加负担 她拒住ICU
“我一听说什么药有效就去买。”赵阿姨说,她退休后每月有2000元工资,都用在女儿治疗上了。王琳的同学和朋友此前发动身边人捐助过王琳。后来听说某家医院的中药可以控制糖尿病,王琳的同学和朋友又捐助上万元,帮助王琳买药。王琳的父亲退休工资也不高,就在一家工厂食堂找了份工作,挣钱给女儿看病。
但王琳的病情还是逐年恶化。两年前,王琳还能在人搀扶下走路,但视力越来越差。一天晚上,小区邻居发现王琳的眼球有些问题,似乎是白内障。到医院检查后,果然是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王琳的朋友们为她筹到7千元手术费。但王琳的血糖太高,医院无法给她动手术。视力逐渐消失的王琳,生活更依赖母亲了。
除非必须要出门,王琳的母亲几乎寸步不离女儿。半年多前,王琳开始睡不好觉,她一到晚上就感觉憋喘、心脏不舒服,只能靠在床头,半仰着睡。感觉不舒服了,她就让母亲帮她捶捶背、敲敲心口、翻翻身子。
今年7月,王琳因腹水和心脏衰竭等病情恶化再次住进医院。8月份,王琳全身多种疾病混杂,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医生建议王琳入住重症监护室。“我不想在最后的日子和妈妈分开。”而且王琳知道,每年吃药和住院治疗,已经掏空了父母的积蓄,父母也负担不起重症监护室的费用。
24小时离不开氧气 无法吃睡
出院后,王琳和母亲回到了民富园居住。由于在6楼,王琳的父母找了6个人才把她抬上去。刚出院没多久,王琳发现自己吃不下东西。“她给我说,‘我好饿啊妈妈,我什么都想吃’,但她吃什么吐什么。”后来,赵阿姨发现,王琳可以吞咽点米线汤,还喜欢喝红茶、绿茶饮料,然后再吃一点炒辣椒。由于受到刺激,王琳可以把积痰吐出来,感觉会舒服点。
王琳吃的越来越少,但她的浮肿越来越严重。没生病前,王琳只有90多斤,非常瘦弱。但现在,王琳浮肿的比原先的身材虚胖了两倍。王琳母亲只能将最大号的上衣从后面剪开,帮王琳从前面穿上,王琳的身下垫着尿垫,赵阿姨已经抬不动王琳,只能等王琳父亲来时,两人合力把小便、大便过的尿垫抽出来。赵阿姨翻开王琳以前的手机,里面有很多王琳的照片。“她以前很喜欢打扮的,也很爱干净,一天一澡。”赵阿姨抹着眼泪说,她不能容忍女儿身上有小便、大便难闻的味道。
但从医院回家后,王琳就24小时离不开氧气了。虽然吸着氧气,但王琳还是没办法躺下睡觉。最近两个月,她都只能坐在床上睡,也只能睡一两个小时,赵阿姨就要给王琳拍拍背、捏捏腿、捶捶胳膊,并不断给女儿掖被子,防止漏风。
“我一方面不想妈妈成天呆在屋里,想让她出去透透气,但一方面又担心自己小便、大便没法弄。”虽然睁不开眼睛,说话也不清晰,但明显的哭腔和红肿的眼眶,可以看出王琳对母亲的心疼和愧疚。而她还想到,每日她要用至少一罐氧气,每罐氧气要60元,给家里带来的负担太重了。
“那么多人帮过我,我也要帮帮别人”
9月的一天,王琳听到了电视放的一条器官捐赠的新闻,这让王琳动了捐献遗体的念头。在默默考虑了两天后,王琳向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希望通过捐献遗体的方式,来感恩六年来帮助过我的好心人们。”王琳说,这些年,她收到过朋友同学的捐助,受到医生护士的照顾,甚至许多不知道姓名的陌生人也关心过她。王琳说,现在也该她自己来回报社会了。
她记得,一次她和母亲坐公交去医院咨询白内障手术的时候,邻座的陌生人听到了她的病情,从包里掏出一百元塞给王琳母女。陌生人说,她就是挺心疼王琳母女,尽自己一点心意,并不愿说出自己姓名。
另一方面,王琳考虑到家里的窘境,也不想再给父母增加负担。“我不需要灵棚,那都是做给活人看的。墓地太贵了不说,我也不喜欢约束,我觉得生命结束,是得到了自由。”王琳说,她对于捐献遗体,没有过害怕,也就根本谈不上别人说的勇敢、勇气。
听到女儿的决定后,王琳的父母一开始难以接受。她的父母还抱着女儿可以闯过这次难关的想法。王琳以拒绝吃药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决心。“她的态度坚决,我们也只能遵从她的想法。”赵阿姨说,王琳提出让他们主动联系云龙区红十字会。
“希望医生可以解剖遗体,研究病因”
9月26日,云龙区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来到王琳家。工作人员对王琳说:“对你这种行为,表示崇高的敬意,确实也非常感谢你参与公益事业”。在和王琳、以及王琳的家人交流过以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开始为她办理遗体捐献的手续。
据了解,王琳是今年以来、云龙区第29位签署遗体捐献登记表的市民。而遗体捐赠,坚持自愿、无偿和不保留骨灰等多个原则。另外,还需要征得捐献人子女、配偶和家属的同意。在说明情况以后,王琳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签署了徐州市遗体捐献登记表。填写登记表后,王琳签字同意了遗体捐献以后,用于医学教育、研究、捐献器官和捐献眼角膜的三个选项。
王琳说,签这个字之后,她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王琳告诉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我希望自己能用的器官都捐出去给需要的人,还希望自己的遗体被医生解剖,研究病因,帮助救活下一个和她病情类似的人。”
搬进护理院 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王琳不愿入住ICU,市区的几家大医院都表示无法接收她。云龙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听说后,感觉很心疼:“治疗可能无法治愈,但至少能缓解她的痛苦。”
王琳也表示了不想再拖累父母。她的母亲白天黑夜不离身照顾她,父亲要用三轮车把170多斤的氧气罐从乔家湖拉到小区后,再抱在怀中,慢慢挪到六楼。王琳也希望到一个地方,母亲只需陪伴她,让她安安静静走完最后一程。
11月2日,云龙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找到具有医疗资质的徐州市康馨老年护理院。护理院周院长到王琳家详细了解了王琳的病情。“我也有孩子,看到王琳这么痛苦,哪里能忍心拒绝。”周院长当场同意接收王琳,并免去医疗费、伙食费和住院费,直到王琳走完生命最后一程。王琳的母亲激动的要跪下来感谢,被人扶住。
11月3日一早,120救护车把王琳送到了康馨老年护理院。考虑到王琳离不开母亲,护理院在套间里又为王琳母亲提供一张床。每日除了为王琳提供必要的治疗,缓解她身体痛苦,护理院还给她安排了催眠。“我这6年都没睡过这么好。”王琳说,她的食欲也好了一点,喝了好几口护理院提供的萝卜汁。
11月4日,矿大管理学院的几名学生到康馨护理院慰问老人,恰巧听说了王琳的事情。昨日上午,矿大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几名学生再次来到护理院,并给王琳带来募捐来的500多元钱。学生们还给王琳写了一封信,表达对王琳的敬佩,并鼓励王琳好好接受治疗。
徐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听说王琳的事情后,也带着募捐的500多元钱探望王琳。住在民祥园的张大姐回家后,把王琳的事告诉了家人。家人又让张大姐到护理院,再捐给王琳50元。
“好心人太多了,我没法走路,没法去一一感谢他们,就想通过媒体感谢他们。”王琳说,也许她用不上这些捐助的钱就走了,所以她叮嘱父母,把募捐的钱单独放着,等她走了以后,再捐给有需要的其他人。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