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一院陈光侠:早期胃食管癌无临床症状 特殊人群应多检查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指南:近日,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内镜下胃体部癌前病变粘膜下层剥离术(ESD),这项全新的消化道早癌治疗技术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ESD技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治疗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开刀,57岁的崔某某癌前病变就被根治了。据陈主任介绍,57岁的患者崔某某,因“反复上腹隐痛不适4年,伴发酸、嗳气2天”入院,胃镜检查示胃体后壁广基隆起性病变,大小约1-2cm,表面充血糜烂,超声内镜示病变处粘膜肌层呈低回声改变,向腔内隆起,且粘膜下层明显增厚,病理活查示胃黏膜的重度异型增生(癌前病变)。经过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在全麻内镜下成功实施ESD手术,历时不到1小时,解除了患者后顾之忧。术后予抑酸、护胃、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恢复良好,无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第二天即能正常进食,术后5天就痊愈出院了。患者及家属对陈主任万分感激。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陈光侠2014年作为江苏省卫生厅选拔人才赴日本进行技术交流。师从东京医科大学Gotoda教授(Dr. Gotoda在1999年将ESD技术用于切除胃早期癌症,他是国际上知名的胃早癌诊断专家及NBI的发明人之一,在胃癌诊断及ESD手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学习ESD技术。后来陈主任在读博期间,在南京鼓楼医院为近百例患者独立实施ESD。目前此项技术在我院由陈主任具体实施、推广,依托新引进国际最先进EVIS 290高清放大多用途胃肠镜,从而形成了对胃肠早期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技术优势与特色。

  据陈光侠副主任介绍,近年来,随着内镜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内镜下治疗早期消化癌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日本及韩国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 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

  ESD扩大了普通内镜下切除的适应症,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是目前国际上治疗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期病变的最先进技术,而且弥补了EMR存在无法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问题,从而避免开腹或腹腔镜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生活的质量,且与外科手术切除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与外科手术相比,ESD具有以下优势:1、不用开刀、创伤小、无痛苦;2、技术成熟,成功率高;3、并发症少,治疗时间短,患者易耐受;4. 与外科手术相比经济合理,大大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可以根据病变的部位、大小、形状和组织类型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根除肿瘤的同时完整的保留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ESD主要治疗以下消化道病变:(1)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包括上皮内瘤变及不典型增生);(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3)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4)神经内分泌肿瘤如类癌等。

  陈主任同时提醒,早期胃食管癌往往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仅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纳差,乏力,上腹隐痛,或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因而易被忽视。因此有症状的人群及有肿瘤家庭史、癌前病变、息肉病史或40岁以上的人群应随时检查,以免发生癌变,提高消化道早癌的检出率。

  有调查显示,消化道早癌早期治疗存活率>90%,晚期治疗则<10%。在我国,由于缺乏对疾病早期预防的观念,以及对消化道早期癌的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费用高,疾病负担重,远期效果差。对消化道早期癌进行干预和诊治,不仅符合国家肿瘤防治策略,也是降低患者医疗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出现,不但明显提高了消化道早期癌的检出率,也为消化道早期癌内镜治疗提供了基础,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专家介绍:陈光侠,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早癌诊断与治疗学组委员、徐州市重点人才。2014年作为江苏省卫生厅选拔人才赴日本进行技术交流。

  专业擅长:擅长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疑难杂症的诊治、内镜下诊断及各种早癌的治疗及各种消化道出血的治疗;超声内镜下胃肠道肿瘤的诊断;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病机制研究有独到见解。荣获徐州市多项科技进步奖。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