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卢磊:夏季养生先养心!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黄帝内经》中记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传统中医认识中的自然规律,所以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脏腑中居于首要地位。人的心脏就像一个能源基地,通过一条条管道连接着体内的各个角落,经过血液循环代谢,使吸收的养分变成血液,源源不断地提供人体各脏腑维持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养分。

  春养肝、夏疗心、秋补肺、冬固肾。夏季养生首先需要养心。夏季属火,心在五行中对应火,故火气通于心。所以,夏季的炎热最易干扰心神,使心神不宁,引起心烦,使心跳加快而加重心脏的负担,这也是夏季心脑血管疾病、肺心病的发病率增加的原因。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官”,调理心的阴阳平衡,就相当于保养一辆汽车的发动机一样重要。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频率或节律异常,患者往往会感到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在中医看来,心律失常的发生多与心气不足、心血瘀阻等因素有关。因此,夏日养心,首当其冲的就是调理心气、畅通心血。

  1饮食调养

  夏日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同时,要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类等,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此外,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莲子、百合、桂圆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颐身集》所说:“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心旺肾衰,即外热内寒之意,因其外热内寒,所以冷食不宜多吃,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虽是解渴消暑的佳品,但不宜冰镇食用。

  2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夏季运动的目的是以健脾养心、益气生津为主。天气暑热,人多流汗,易伤心血。暑热和暑湿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食欲不佳,体倦乏力。因此,夏季运动应采取不劳形神,不伤津液的方式进行锻炼为宜。宜选择清晨或傍晚时段,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轻度运动,以调节气息、舒缓心情。

  3作息规律

  夏日养心,作息规律尤为重要。《内经》云:“夜卧早起”,即夏季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适当的午睡可以补充睡眠的不足,也能有效预防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发生。午睡一般应在午餐后15—30分钟,且以卧姿为佳,午睡时间不宜过长(以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

  4精神调护

  中医强调“情志内伤”,即情绪的波动会影响人的脏腑功能。夏季,人们容易烦躁不安,这也会影响心脏的健康。因此,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的情绪波动。可以通过冥想、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来缓解压力,保持心情愉悦。

  5中医药调理


  对于心律失常的患者来说,中医药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症情,选用具有养心安神、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此外,中医的一些特色疗法也可用于心律失常的调护。如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温热刺激,起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按摩内关、神门等穴位,能帮助缓解心律失常引起的不适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调理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造成不良后果。

  总之,通过饮食调养、运动锻炼、作息规律以及中医药调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律失常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在高温天气下,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以免引发中暑和心脏不适。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的环境中。夏季蚊虫较多,要注意防蚊防虫,以免因叮咬而引发感染或过敏等问题。

  夏日养心,在于日常的综合调理、关注细节、定期检查治疗等多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个炎炎夏日里保持一颗健康、安宁的心。

  专家介绍

  卢 磊

  副主任中医师

  副教授 医学博士

  心内科一病区主任

  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中医传承骨干人才

  江苏省中医优秀人才

  擅长心律失常、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围手术期的中医药调护。

  专攻心脏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常规开展单、双腔起搏器植入。目前房颤的冷冻消融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门诊时间:周二、周五全天电话:15162106257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