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导医纪实:张先生咨询:我上周参加单位体检,结果发现胃肠道有多发息肉。听说胃肠息肉可能会发生癌变,心理挺忐忑的。请问:体检发现胃肠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如何选择治疗方式?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晓红解答:胃肠息肉是指生长在胃或肠道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形态多样(如球形、蘑菇形、分叶状等),多数为良性,但部分类型可能恶变为癌症。息肉可单发或多发,常见于结直肠、胃部,少部分出现在小肠。
胃肠息肉的类型,根据病理性质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炎性息肉,由慢性炎症刺激引起(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癌变风险极低,但需治疗原发炎症。二是增生性息肉,多见于胃和结直肠,与黏膜细胞过度增生有关。通常为良性,癌变率<1%。三是腺瘤性息肉(癌变高危),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癌变风险较高 5~10年内约5%~10%可能发展为癌,需及时切除。四是家族性息肉病(罕见但危险),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肠道内可生长数百至数千枚息肉。若不干预,40岁前癌变风险接近100%。
胃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方式:内镜下切除小型息肉,直接用活检钳或电切术摘除。 较大息肉(>2cm) 采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或黏膜下剥离术(ESD)。手术切除适用于巨大息肉、疑似癌变或内镜无法处理的病例。腺瘤性息肉患者术后1~3年复查胃肠镜。 多发性息肉或高危人群缩短复查间隔(如6—12个月)。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胃肠息肉。减少红肉、加工食品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全谷物、蔬菜、水果),补充抗氧化食物(如西兰花、胡萝卜、蓝莓)。一定药戒烟限酒,并控制炎症和感染,治疗幽门螺杆菌(胃息肉相关)、慢性肠炎等基础疾病。险。
定期筛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5~10年做一次肠镜;有家族史者提前至30-40岁。
全程导医网推荐: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学科带头人王晓红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