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导医网 导医纪实:陈女士咨询:我母亲63岁,前天早上起床刚想去做饭,突然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刚好我爸爸在家急忙把她搀扶住了。当时家人都怀疑妈妈得了脑梗,所以马上赶紧去医院就诊。结果医生诊断是患上了“耳石症”。请问:什么是耳石症?中医治疗耳石症有哪些特色疗法?
徐州市中医院针灸脑病科三病区主任张秀胜:耳石症学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预后可,但易复发。
耳石症典型发作是由患者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头位(如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所诱发的、突然出现的短暂性眩晕(通常持续不超过1分钟)。其他伴随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耳石症的发病率较高,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是外周性眩晕的首要病因。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好发于40-50岁的人群。年轻人多因长期失眠、工作劳累、情绪波动大、吸烟饮酒等因素而诱发此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内耳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晕是由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
耳石症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目前普遍认为,椭圆囊、球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一种碳酸钙盐结晶)脱落后进入半规管管腔,当头位相对于重力方向改变时,耳石颗粒受重力作用相对半规管管壁发生位移,引起内淋巴流动,导致壶腹嵴嵴帽偏移,从而出现相应的体征和症状。
张秀胜表示,耳石症治疗主要有复位治疗、药物辅助、康复训练三种方式。复位治疗有手法复位和机器复位两种方式,诊断时常用Dix-Hallpike试验。不过,耳石复位有禁忌,像近期颈椎骨折、手术或颈椎不稳;骨折不能快速倒下或翻转;椎动脉夹层或主动脉不稳定病变;近期出现视网膜脱离;近期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及脑血管意外等情况都不能随意复位。药物不能让耳石复位,但考虑到它可能和内耳退行性病变有关,或者患者合并其他眩晕疾病,复位后若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可使用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提高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病例。
耳石复位通常效果明显,一般2-3次就能缓解症状。部分患者复位后会出现一周左右的头部昏沉感,此为耳石症的后遗效应。在这种情况下,中医药特色疗法,如中药调理、针刺、耳针以及穴位贴敷等,便能发挥重要作用。
针刺疗法遵循舒筋活络、通络止眩的原则,选穴以局部为主,同时配合远端取穴,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的舒适度,并促进前庭功能的恢复。
实证的针刺选穴包括百会、风池、供血、内关、太冲等。若患者出现肝阳上亢的症状,可加行间、侠溪、太溪;若痰湿中阻,则可加中脘、丰隆、阴陵泉。
虚证的针刺选穴有风池、百会、肝俞、足三里等。对于气血两虚的患者,可加气海、脾俞、胃俞;若肾精亏虚,则可加肾俞、悬钟、三阴交。
头针法方面,顶中线是一个常用的针刺部位。此外,八脉交会穴如内关、外关、列缺、后溪、申脉、照海、公孙、足临泣等,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