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心医院科普:你“药”知道的抗栓二三事

  全程导医网 徐州健康科普: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如无禁忌症,无论采用何种治疗策略,所有冠心病患者均应启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那么抗栓药物的服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的《护理课堂》让我们走进徐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一起看一看吧。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常用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导管将球囊或支架输送到血管狭窄或阻塞部位,扩张动脉以恢复血流,进而改善心脏供血。

  不过,很多患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做完 PCI 术就万事大吉,甚至觉得不需要继续服药,血管也不会再堵塞。但实际上,植入体内的支架对身体而言属于 “外来物”,会激活身体的凝血系统,诱发血小板聚集,形成支架内的血栓,严重时可能再次引发血管堵塞,威胁健康。

  而抗血小板药物能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保障支架通畅,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是 PCI 术后的关键环节。那么,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阿司匹林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

  很多支架术后患者会困惑:“之前在家吃阿司匹林习惯饭后吃,护士却建议空腹吃,到底哪种方式对?”

  答案是,阿司匹林肠溶片建议饭前空腹吃,关键原因在于药片外层的 “肠溶衣”—— 它就像给药片穿了一件 “防酸外套”。空腹时胃内酸度较高(类似浓醋环境),这层保护膜能保持完整,让药片顺利通过胃部,到达肠道后再溶解吸收;但如果饭后吃,食物会中和部分胃酸,可能导致肠溶衣提前在胃内破裂,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长期下来可能引发胃痛、甚至胃出血。另外要特别提醒:服用阿司匹林期间 务必避免饮酒,酒精会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出血风险。

  2、同样放了支架,为什么有些人没吃阿司匹林?

  有些患者会发现:“我和隔壁病友都做了支架手术,他吃阿司匹林,我却吃的是吲哚布芬,这是为什么呢?”

  这其实是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 “精准用药调整”。如果您有胃溃疡病史,医生通常会用吲哚布芬替代阿司匹林 —— 因为吲哚布芬对胃肠道的刺激更小,出血风险也更低,同时能达到和阿司匹林一样的抗血小板效果,保障支架内血液通畅,预防血栓形成。

  吲哚布芬的正确用法是:一次半片,一天两次,饭后半小时服用,饭后服药能进一步减少对胃肠道的轻微刺激。

  3、除了阿司匹林 / 吲哚布芬,还需要吃哪些药?

  PCI 术后,除了上述药物,患者还需要联合服用另一种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见的有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两种药物的用法和注意事项不同,需格外留意:

  (1)替格瑞洛

  用法:一天两次,饭前饭后均可,服药时间相对灵活。

  注意事项: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 “胸闷气短” 的感受,这是因为药物会轻微升高体内腺苷水平,引起支气管轻微收缩。但不用过度担心 —— 这种症状通常是 可以耐受的,且停药后可恢复(可逆);如果实在无法忍受,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通过加用茶碱缓释片来缓解,或调整为氯吡格雷。

  (2)氯吡格雷

  用法:一天一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固定时间服药能保持血药浓度稳定,效果更好。

  适用人群:如果患者服用替格瑞洛后胸闷气短明显,或存在其他不适合使用替格瑞洛的情况,医生会建议换用氯吡格雷。

  4、服药期间需警惕什么?图片

  PCI 术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期间,最重要的是观察 “出血迹象”,以下这些信号要重点关注:

  小便异常:如果小便颜色发红,像 “洗肉水样”,可能是泌尿系统出血的信号;

  大便异常:若大便发黑、发亮,呈 “柏油样”(类似沥青颜色),可能提示胃肠道出血;

  头部症状:突然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甚至意识不清,需警惕 “脑出血”,这是较为紧急的情况;

  日常防护:服药期间要避免磕碰、外伤,刷牙时建议用软毛牙刷,减少牙龈出血的可能。

  一旦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务必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避免延误病情。

  最后关于抗栓二三事还有几句话要说:

  双抗治疗要记牢, 支架术后不能少,

  出血风险要盯紧, 瘀斑黑便快就医,

  擅自停药风险大,定时定量保健康!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