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成功完成首例血流导向装置治疗脑动脉瘤

2020-06-12 10:34
摘要:
6月1日,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例具有高破裂风险,表现为头痛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血管导向装置(pipeline)”技术治疗......

  全程导医网 矿总频道“ 我这头不疼啦,眼皮也能抬起来了,早知道我就早来喽。”

  “大姨,您早来了也没这个条件,您早来,这个技术都还没出来嘞。”这段有趣的对话发生在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病房。

  6月1日,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为一例具有高破裂风险,表现为头痛的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实施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血管导向装置(pipeline)”技术治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头痛等症状消失。

  一波三折被误诊险酿危险

  七旬的任老太两年前因为脑部长瘤在当地医院就诊,医生一直按照脑垂体瘤诊治,做过伽马刀治疗。但是左眼却逐渐睁不开,左眼视力下降,经常头痛。因为任老太有过乳腺癌史,医生还怀疑是否是癌细胞转移。

  无奈中,任老太一家来到了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的门诊就诊。

  在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检查后,徐矿总院李计成主任细心查看患者及影像资料,告诉患者家属,任老太视力下降,头痛,主要是由于鞍区脑动脉瘤对视神经的压迫所致。鞍区动脉瘤术前诊断困难, 因为它们相似的临床、内分泌和神经症状,易与垂体腺瘤混淆。

  血管导向装置术显神通

  李计成主任介绍说,“脑动脉瘤相当于脑部血管壁上鼓起的‘气球’,其血管壁已被胀得比较薄弱,当血压升高或情绪激动时随时可能破裂出血危及生命,就跟‘不定时炸弹’一样。一旦破裂出血可导致病人昏迷、瘫痪等,甚至危及生命。传统处理方法主要有动脉瘤颈夹闭术、介入栓塞术等。”

  为了让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神经外科团队经过细致讨论,决定采用当今全球治疗颅内复杂动脉瘤的神经介入新技术——血流导向装置来化解难题。

  李计成主任在完善术前检查及评估后,迅速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并在当天进行血管导向装置(pipeline)。

  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巨大动脉瘤患者治疗的里程碑

  李计成主任表示: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约为5%~10%,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其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造成约60%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对于大型动脉瘤,传统的弹簧圈栓塞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效果并不理想,不仅术后可能加重动脉瘤的占位效应,而且远期复发率超过五成。血流导向装置的发展更新了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理念,即从瘤囊内填塞向血管壁重建的转变,对大型或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结果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开启了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新纪元。

  血流导向装置植入术可以重建血流方向,使动脉瘤血栓化,逐渐萎缩消失。血流导向装置技术作为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重大突破,体现出从动脉瘤囊内填塞到载瘤动脉重塑治疗理念的转变,为复杂性动脉瘤的治疗带来了全新的方法。

  目前Pipeline血流导向技术已在国际及国内大型神经外科中心逐渐开展。此项技术在徐矿总医院的成功应用,代表了徐矿总医院神经外科在脑血管病介入治疗方面紧跟国际领先水平,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疾病根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计成 硕士生导师 医学博士

  科室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徐州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肿瘤及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主要为颅底肿瘤,脑出血及动脉瘤等出血性疾病和颈动脉狭窄及搭桥等的缺血性疾病。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3篇及国内核心期刊文章数篇,在徐州地区较早开展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缺血性疾病。在神经外科微侵袭手术上如神经内镜和神经介入治疗经验丰富。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