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医院胡兵: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2013-04-07 14:21
摘要:
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替代方法……徐州中医热线:0516-85707122

  全程导医网 徐州中医频道:据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粘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进食后更甚)、烧心、食欲不振、嗳气等症状,没有特异性,胃粘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

  目前西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保护胃粘膜、抗幽门螺杆菌、增强胃动力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不只是补充方法或替代方法,而应该作为主要的手段,因为无论是改善症状,还是纠正病变,中医药治疗的效果都是肯定的和显著的。

  基本治疗原则和方法:

  徐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主任胡兵表示,本病的基本病变是胃粘膜固有腺体的萎缩,在治疗上要抓住三个方面的关键:一方面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一方面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再一方面使用防止癌变的药物。这三种方法都是根本性的治疗。

  1. 阻止胃粘膜腺体萎缩:胃粘膜腺体萎缩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而在腺体萎缩出现后,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依然存在,所以抑制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就能够阻止腺体的进一步萎缩。本病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而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病变在中医看来则属于湿浊、瘀血、气滞、宿食等邪实现象。根据这一认识,在抑制胃粘膜的炎症时,就要根据具体病情,分别应用祛湿、清热、化瘀、行气、消食的方法。可应用芩、连、姜、夏、枳、芍等物,增减剂量,随症治之。药物不多,但一药多效,对其病变的作用可谓面面俱到。无论胃粘膜炎症的原因是什么,都能产生较好的抑制效果。西医治疗则根据情况选用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铋制剂等,若伴有糜烂则需适当使用控制胃酸药物,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则必须根治幽门螺旋杆菌,若伴有疣状隆起,可考虑内镜下微波灼除,让其重新长出正常细胞以代替萎缩肠化细胞。

  2.促腺体再生:促进胃粘膜和腺体的生长和再生更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本之法。抑制胃粘膜炎症可以消除导致腺体萎缩的原因,阻止病变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却难以使已经萎缩的腺体再生,难以促进腺体增生。腺体萎缩是正气虚弱的表现,应该用扶正之法。可应用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地黄等物,具有非特异性的促组织再生作用,对机体所有组织细胞,包括皮肤、肌肉、神经、骨质、粘膜、血细胞,它都具有促生长、促再生活性。临床观察到,它对萎缩变薄的胃粘膜和萎缩的胃壁腺体有促再生作用。 西医治疗目前无太好办法,主要是补充维生素,目前认为维生素E具有抗萎缩作用,也可考虑食物疗法,如绿叶蔬菜、西红柿、茄子、红枣等。

  3.防止癌变的治疗:防止癌变的治疗目前中医理论主要是活血化瘀、消肿散结,根据需要可选用莪术、当归、丹参、红花等;而目前抗癌变药物主要有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西医治疗目前肯定有效的药物是叶酸,大多数专家认为有效的药物有维生素E、大蒜素等。

  总之,治疗本病要坚持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有一点应该强调,治疗本病要坚持用药简洁、平和勿伤、勿滥用药物的原则。胃粘膜已为炎症所伤,腺体萎缩,一定要注意保护,勿使更为药物所伤。

  专家简介:

  胡兵,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消化内镜中心主任。1990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医学会会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徐州市消化协会副主任委员,徐州市消化内镜协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徐州中医院消化科副主任,消化内镜中心主任。毕业后一直从事消化专业,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内镜下胆管取石术(不开刀),并获2002年度“徐州市新技术引进奖”;并率先在淮海经济区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摘除术,内镜下疣状胃炎治疗,胆道及食管支架的放置,消化道出血的内镜下治疗;近期又开展了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上皮内瘤变,内镜下钛夹治疗消化道出血、小穿孔等在淮海经济区处于领先地位。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肝炎亦是其技术特长。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余篇,教材《实用临床内科急诊手册》编委,《中医美容秘验绝技》副主编。2006年有一项课题获“徐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又于2002年和2006年分别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今年又率领课题组获得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共两项省级课题;2010年获徐州市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称号。

  专家门诊时间:周二、四、六全天;咨询电话:15952153420。

关注全程导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