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什么?徐州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王仙老师分享教育理念

  全程导医网 徐州名义访谈:辅导孩子学习,是很多家长的一个“噩梦”,经常是家长生气、痛心疾首,暗自思忖“我怎么会生出这么笨的孩子”。孩子则委屈巴巴,泪眼朦胧。有早教专家曾说过,孩子上学以后的难,都是家长在学前教育阶段偷过的懒,这句话不由让人深思。

  徐州市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王仙老师在儿童早期教育、科学育儿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她在《我送女儿上北大》一文中分享了她的教育理念:1、让孩子在愉悦的情绪中成长。2、始终做孩子成长过程的观察者、欣赏者、同行者,不做批判者,允许孩子失败。3、帮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把批判、要求变成鼓励和希望。4、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认字、背诗等更重要。5、引导孩子感受成功的快乐。6、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发现孩子的潜能。7、慎重选择幼儿园,它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是孩子性格、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初始。

  正是生活中王仙老师坚持不懈的素质教育,让女儿最终进入到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成长为一名热爱音乐、快乐学习、有社会责任的人。

  学前教育如此重要,它包括哪些内容?从什么时候开始?学前教育的重点又是什么?今天,王仙老师通过多年医教经验和经历,现身说法,相信会给家长们以启发。

  据王仙老师介绍,良好的学前教育,更容易让孩子在健商、情商、德商、智商四大方面平衡发展;学前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容易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各人的兴趣爱好,甚至理想的雏形,从学前开始更容易培养和树立;人一生中最有用的东西都学自童年,幼时养成的优良习惯对人的一生至关重要。

  采访中,王仙老师多次说到“育儿先育己。”首先,要做有智慧的家长,转变观念。大部分家长很大程度上将学前教育简化成“看孩子”“带孩子”,把精力放在“养”上,而不是“教”上。而“养”孩子则更多地注重物质方面,认为让孩子吃得健康营养,穿得漂亮、玩的尽兴,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区。

  那么,学前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呢?王仙老师指出,学前教育就是0-6岁的整个育儿过程。

  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受着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孩子有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有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比如7、8月龄后的孩子会经常扔东西,常常乐此不疲,非常开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开始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手了,这是脑、骨骼、肌肉、以及手、眼协调活动的结果。反复扔物,对于训练眼和手活动的协调能力很有好处,对于听觉、触摸觉的发展,以及手腕、上臂、肩部肌肉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如果家长对宝宝的这种行为及时鼓励,并且能够提供不同质地的物品,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就会顺利通过这一时期,而宝宝的心智水平也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在孩子的成长中,还会有比如反复撕纸、仿佛不知疲倦地爬行、对于细小物品的抓捏、乐此不疲地玩水、玩沙子、涂涂画画……等等行为在一段时间内出现,在这些行为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做到顺应养育,不去阻挠孩子的自我成长,那么孩子的注意力会得到提升,体能得到加强,肌肉也会变得强壮,对身体的运用也逐渐灵活、自如,换言之,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育儿过程中,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及时发现ta的变化,当这些行为出现的时候,尊重孩子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不要试图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ta,而是要给予足够的自主权,给孩子按照生命内在的需求发展的权力。让ta在探索和尝试中去发展自己的能力。

  当孩子热中于有兴趣的事物时,家长要意识到孩子是在学习和探索,在自我成长,不要认为孩子是顽皮,应放手让孩子做自已喜欢做的事,避免干预,并适时予以协助和指导。

  如此看来,学前教育其实就是整个育儿过程,是生活中一个动作、一件小事。让孩子自己练习吃饭、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一次不好就两次,反复练习直到自主完成的那天。在这些过程中,家长不包办、不代替、不催促,只要做好示范、鼓励即可。

  最后,王仙老师提醒,家长以孩子发展为前提,做到不替代成长,孩子能够做的事情都允许ta尝试去做,在这个过程中专注力、好奇心、探索能力等得到发展,孩子能够充分成长,那么到了学龄期,ta的体能、心智才能具备入学的能力。

  专家简介:王仙,从事妇幼保健工作近四十年,高级、中级育婴师教学十余年,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如江苏省1-6岁儿童语言发育评估课题等。具有新生儿神经发育评估、一岁内神经运动发育评估、CCDC、DDST、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评估及香港协康会颁发的儿童小肌肉发展评估及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家长管教工作坊等资格证书,尤其是在早产儿及一岁内神经运动发育评估及早期发展促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门诊地点:徐州市妇幼保健院3号楼4楼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