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卫生局局长吴宪:跨省市就医结算“串点成面”

  :本文发表于2013-07-25《健康报》,是徐州市卫生局局长、党委书记 吴宪的署名文章。此处全文转载。

    近些年来,参合农民异地就医面临着各种困境。从现实角度上来看,实现跨省市异地就医管理结算,涉及不同省、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医疗服务能力、新农合报销政策、管理模式、管理水平各异。为此,徐州市利用自己独特的区域位置,探索建立跨省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沟通协调机制,解决参合农民跨省市异地就医结报问题。

  徐州市近期组织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与周边的枣庄、菏泽、济宁、宿州、淮北、商丘和宿迁等地新农合经办机构签订新农合服务协议,成为各地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并实现了计算机联网管理和现场刷卡结报,覆盖范围已达到苏鲁豫皖4省8市58个县5000万参合人口。

  为及时解决参合病人异地就医结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徐州市首先建立了新农合联谊会制度,以便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并牵头成立了覆盖 58个县(市)、区的新农合协作组。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了该项措施的以下优势。

  一是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共享通过建立跨省市新农合服务网络,使淮海经济区广大参合农民来到徐州市即可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通过建立跨省市异地就医即时结报模式,解决了淮海经济区5000余万参合农民跨省市异地就医即时结报问题。据统计,2012年,徐州市收治安徽、河南、山东三省和江苏省宿迁市参合住院病人5万多人,外地病人就医人数逐年增长,占全市新农合住院患者的40.9%。

  二是减轻了参合病人的就医负担。通过建立跨省市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参合病人在徐州市各大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可及时结算住院补偿费用,病人不需要再回县办理补偿手续。根据测算,按照每个病人回县办理结报手续需要两个工作日、100元计算,实现异地即时结算后,每年可为徐州市及各地参合病人节省30万个工作日时间和3千万元的经费支出。

  三是促进了各地新农合管理制度共同发展。通过成立淮海经济区新农合协作组,建立定期沟通协调和交流机制,可以同时协商解决新农合异地就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各地新农合制度共同发展。同时这一制度,使徐州市级医疗机构的服务半径进一步扩大。

  不过,跨省市就医管理结算方式还需要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比如健全定点医疗机构内部监管机制,不断完善异地就医定点医院新农合服务协议,在协议执行过程中,经办机构要增强服务意识,主动为行政区域外的定点医疗机构搞好服务,及时结算新农合补偿费用,取得定点医疗机构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