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肉虽香,吃后遭殃

  夏季的田园之夜一片沉静,远近传来的阵阵蛙鸣,悠扬动听。这时,放歌丰收的青蛙正凭借“火眼”、“舌箭”,吞虫灭害,大显身手。

  然而,有些人却因垂涎于蛙肉的美味,对青蛙大开杀戒;以蛙肉“治病”,捕蛙食用者也不乏其人。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可惹来伤身之祸。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广泛使用,昆虫及蛙体外积聚的农药残毒使捕食者发生中毒的事例屡见不鲜。另外,食用青蛙,还能使人感染一种寄生虫病——曼氏裂头幼病。

  曼氏裂头幼病早年由科学家曼氏在厦门首先发现。近年来国内许多省市屡有报告,尤以江南一些农村流行甚为严重。裂头幼病是由裂头绦虫的幼虫在人体软组织、内脏寄生的一种疾病。裂头幼虫有很强的移动能力,擅长钻孔,当在人体内潜行活动并产生毒素时,即可引起组织发炎、溶解、坏死,形成脓肿、肉芽肿等病变,损伤可遍及全身。如寄生在眼球,可引起穿孔、失明;经口入肠,穿通肠壁,可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移行至胸膜腔、肝脏可引起巨大脓肿;裂头幼虫还可穿越胎盘,侵犯胎儿;上行入大脑,引起瘫痪、抽搐或似“癫痫”病样发作。这种病可迁延数年,使人丧失劳动能力。

  裂头绦虫的发育生活过程,需经过3~4个宿主。最近,有学者对267只虎斑蛙检查时发现,160只蛙体内有383条幼虫。人类若食用被感染的蛙肉,作为中间宿主可引起发病。

  另外,民间传说蛙肉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因此有人用蛙肉敷贴病眼、痛牙、创口等,裂头幼虫便可从创口蠕动侵入人体;还有人竟然用吞食活蛙、活蝌蚪来“治疗”关节炎、风湿病等慢性病,使幼虫得以“长驱直入”;生蛙肉还可通过切菜板污染熟食、凉菜进入人体;此外,饮用含幼虫的生水,也可能得病。

  为了农作物免遭虫害,为了维持自然生态,更为了您和孩子们的健康,请不要再捕食青蛙了! 

编辑精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