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怎么处理出血现象

        拔牙后,应遵医嘱咬好压迫止血的纱卷,大约30分钟至1小时后方可轻轻吐出。当日或次日唾液里带少量血丝,或唾液略呈粉红色,这都是正常现象。如果吐出的唾液血色深,甚至有血块,即为拔牙后出血。如有出血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复诊,不要擅自处理以免贻误病情。


        拔牙后出血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少数为全身因素引起。但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出血,都应该首先注重病员的全身情况,询问出血情况,估计出血量,注重脉搏、血压的变化,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输入液体,甚至输血。了解全身情况以后,再进行局部检查,根据出血原因进行处理。


       对全身因素引起的出血,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液系统疾病,高血压病,月经期,长期服用溶血性药物等,应以预防为主。
       局部因素引起的出血,查明出血原因后,可对症进行处理。如牙槽窝内有肉芽组织时,应彻底清除,才能止血。牙龈有撕裂伤时,应予以缝合。
       患者在拔牙前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拔牙前应主动向医生诉说自己的系统病史及身体状况,切忌隐瞒,以便医生合理用药,拟定拔牙最佳时机和治疗方案。
2、拔牙后应该咬紧放置在伤口处的纱布卷,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轻轻吐出。
2、拔牙当日不刷牙、不漱口、不吸烟,1-2日内吃些软食,食物温度不宜过高,使伤口局部得到休息。激烈的漱口和刷牙容易漱掉或碰掉血块,引起出血。


3、24小时内可以在创口周围冷敷,也可进食冷饮,能够减轻肿胀和出血。
4、拔牙后口内唾液会增多,应尽量轻轻咽下,少吐口水,可减少出血。
5、伤口缝线一般可在5-7天拆除。

咨询电话: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