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无肝素ECMO保障下手术治疗打破常规获国际专家点赞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在无肝素体外膜氧合(ECMO)下进行开胸手术,这在重症医学届极为罕见甚至是充满想象的抢救案例,日前在徐医附院得以完美实践。患者为严重胸部挤压伤、血气胸、连枷胸、创伤性ARDS,在急诊体外生命支持团队应用无肝素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保障下,急诊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为该患者实施了开胸手术,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克服种种艰难险阻,通过完美的配合赢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急诊ICU的保障下,患者三天后成功撤离ECMO机,于11月18日顺利康复出院。他们不仅为患者带来第二次生命,同时在ECMO治疗上创造了另一个可能性。在与哈佛大学医学院专家的交流中被高度点赞。

  翻车导致命危一线 30分钟无干素ECMO上机生命平稳

  10月1日,家住安徽淮北的老张在驾驶拖拉机时不慎翻车,致严重挤压伤、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治疗不见好转,生命指标急转直下,转入徐医附院急诊。急诊重症医学科邱小松副主任医师第一时间评估病人伤情,此时患者已行气管插管呼吸频率达45次/分,极度呼吸窘迫,反常呼吸,连枷胸,右侧胸腔大量血性液体引出,呼吸机支持纯氧下血氧饱和度仅80%,血压进行性下降。患者的生命已处于悬崖边缘,随时可能坠入深渊。

  时间就是生命,向死神要时间唯有ECMO!然而ECMO在创伤患者使用存在巨大的风险,且既往认为创伤性凝血病和出血是ECMO的相对禁忌。叶英教授立即组织急诊体外生命支持团队进行相关资料查询,制定了无肝素ECMO方案和各种应急预案,并报医务处备案。

  团队成员分秒必争,邱小松、薛婷副主任医师,李丽、卓越主治医师仅用30分钟完成了ECMO上机,随着循环管路连接、血泵运转,暗红的静脉血流经氧合器(即膜肺)后立即富含氧气变成鲜红色回输至患者体内。患者呼吸逐渐平顺,血氧饱和度明显回升,心率、血压也同步好转。

  ECMO保障下手术创先例 多学科联合保障完美收官

  成功连上ECMO是好的开端,接下来与“并发症”的较量又是一大考验。闯关夺隘,为防止无肝素ECMO治疗期间多种并发症出现,急诊重症医学科制定24小时责任轮班制,专人守候在患者床前,严密监测凝血、血栓的指标和胸腔引流情况,经过数天精心治疗,病情趋于稳定。但是不做手术,患者预后依然很差,还有可能产生并发症影响生命。

  ECMO支持下手术还是撤机后再进行?10月7日大家还在欢度着国庆假期,忙碌了一个长假的急救中心学科带头人许铁教授、燕宪亮副院长、叶英主任组织了一场由医务处、急诊重症医学科、急诊外科、胸外科、麻醉科、呼吸科组成的多学科MDT讨论。急诊外科姚爱明主任、麻醉科葛蕾副主任医师勇于担当,决定立即ECMO下进行手术,急诊体外生命支持团队薛婷副主任医师、黄康护师负责ECMO的运转和全程维护,麻醉科马万林主任体外循环后备保驾。术中手术艰难复杂,经过5个小时的奋战,麻醉平稳,手术成功结束。术前、术后两次ECMO转运急诊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大家协同合作,全程无缝连结,充分体现急诊体外生命支持团队和麻醉科对各个环节的把控能力。

  守护生命之花绽放 坚持与拼搏赢得赞誉

  在急诊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老张在术后第三天成功撤离ECMO。经历了严重创伤和生死,极易出现谵妄和心理障碍,老张也不例外,多种治疗和疏导方式都无法奏效,邱小松医生绞尽脑汁,通过视觉听觉的干预,最终一集一集“抗日神剧”帮助患者战胜了谵妄。经过详细的心理和生理康复计划的实施,患者病情稳定转至急诊病区,11月18日患者成功拔管康复出院。

  “赛跑赢过死神,博弈完胜病魔”——老张带着他的儿子们把锦旗送到了急诊重症医学科,患者和家属双眼浸满泪水,说出一个个他们熟悉的姓名:叶英主任、张洁护士长、邱小松主任、耿润露医生、周景江医生、朱凯强医生、黄康护士……这不仅是急救中心团队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温度、有情怀、有尊严、有价值”的新时代医务人员的实践,更是徐医附院人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最完美的注解。

  文献检索显示无肝素ECMO技术国内首次用于创伤病人并手术的病例,拓展了ECMO应用范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相关论文已经投稿。重症医学科以此病例与哈佛大学医学院来访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受到他们高度评价,表明着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生命支持技术更趋成熟。

  徐州导医热线:0516-8570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