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热射病是重度中暑 老年人出门要注意

  全程导医网 徐州就医信息徐州近日出现热射病患者,高热40.5℃,昏迷1天多。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热射病是 重度中暑,老年人出门要格外注意。

  为及时、迅速抢救中暑病人,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已在抢救室常备各种中暑抢救“神器”,全力保障市民健康。

  技能考核

  应急演练

  抢救危重患者

  这里不是战场,然而却比战场更让人紧张,因为他们面对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死神;他们不是士兵, 然而却和士兵一样随时待命,准备投入不可预知的战斗;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有的只是需要抢救的各种急、危、重症患者。

  这里的工作最复杂,因为病情急、风险大。这里的工作最脏、最忙,因为不是急诊外伤就是应对突发事件。

  他们,就是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的医务人员。

  徐州入伏没几天,就出现了热射病患者,13日凌晨,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收治了一名重度中暑——热射病患者。患者李师傅,男性,今年43岁,跟着朋友打工,负责搬运和搅拌猪饲料。

  “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体温高达40.5℃,情况特别危急。”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副主任燕宪亮告诉记者,经过救治,目前这位师傅已经得到恢复。

  连日的高温让不少人中暑,到底什么是中暑?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诊治?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大夫们告诉您。

  43岁男子干活中暑,昏迷1天

  12日晚上9点多,李师傅正在房间里搅拌猪饲料,没想到,他突然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他的哥哥赶紧将其送往附近的医院救治,由于李师傅病情危重,医生立刻让他的哥哥将其转到徐医附院急救中心。

  燕主任告诉记者,李师傅被送到医院时,高热40.5℃,并伴有抽搐、昏迷等症状。“经过询问患者的亲属,得知患者昏迷前曾在通风环境不好的房间里劳动,经过进一步的检查,排除了脑部及其他疾病后,被确诊其为热射病,情况相当危急!”

  医护人员立即按照高温中暑规范化救治措施,给予其监护、吸氧、插管、大量补液、亚低温治疗等方式,为其降温,并且通过冰盐水注入李师傅血管、胃管,应用冰帽、降温毯、血管降温仪等设备,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经过治疗,李师傅的体温终于降了下来。

  14日上午,记者在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看到了恢复神志的李师傅,但是他的意识还没有完全清醒,只见他身上绑着长长短短的仪器管子,一边的哥哥愁眉不展。

  燕主任介绍,李师傅病情较重,从12日晚上9点多一直昏迷到13日晚上,下一步他们将针对李师傅的具体情况,针对其他脏器受损情况进一步治疗。

  热射病是重度中暑 死亡率高

  李师傅的情况令人同情,每年夏季的高温天气,各家医院都会有大量的中暑病例。今年,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收治的中暑患者也有所增加。

  燕主任介绍,根据病情轻重,中暑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头晕、胸闷、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伴有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

  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时间较长后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刺痛等症状,体温常在40℃以上。

  “生活中,大家对中暑的危险意识还是不够的,尤其是重度中暑,根据其发病机制不同,一般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燕主任进一步介绍说,首先是热痉挛,多见于在高温环境从事体力劳动而有大量出汗的年轻人,因为失盐多于失水而出现肢体痉挛,痉挛呈对称性,阵发性发作不超过数分钟,冷刺激可诱发,能自行缓解。第二种是热衰竭,常发生在老年人及未能热适应者,起病较急,多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场所即清醒。严重者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心脏功能不全。第三者就是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高热、无汗和意识障碍,表现为高热,呼吸快而浅。严重者四肢和全身肌肉可有抽搐、惊厥和昏迷,出现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燕主任介绍说,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据悉,“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潮湿的所谓“桑拿”天气,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死亡率高达50%。,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导致排汗障碍,热量蓄积进而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多系统受损。

  中暑 “神器”已备好,全力保障市民健康

  燕主任介绍说,对于中暑的病人,因为有昏迷的症状,尤其对于老年人,有时候会被怀疑是脑部疾病,针对这样情况,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经验丰富,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善各种辅助检查,准确做出判断,为抢救争取“黄金时间”。

  规范化诊治一直是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的亮点,关于各类急危重病的诊治有着非常规范、详细的流程。

  “根据中暑的程度和类型,要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燕主任对此做了详细介绍,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急救方法是,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电扇下或空调室以增加辐射散热;可以喝清凉含盐饮料,茶水或者淡盐水。同时服用人丹、藿香正气水等,用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合谷穴等穴位。体温高者给予冷敷或酒精擦浴;必要时可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盐水1000毫升。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简要现场处理后一定要尽快送往医院。针对进入伏天后中暑患者的增加,徐医附院急救中心已经做好准备,为了及时、迅速地抢救中暑病人,其已经在抢救室里常备各种中暑抢救“神器”,包括冰盐水、冰帽、冰毯、亚低温治疗器、血管降温仪等,“这样能够很快缓解病人病情,同时,防止对其他部位产生损伤,像我们的脑部,不受热,很容易产生损害,亚低温治疗仪可以有效地进行脑保护。”

  对于重症患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确保其他脏器没有受损,对于出现了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徐医附院急救中心会启动应急预案,送至急诊ICU进一步救治并以最快时间通知相关科室进行会诊进行多学科联合救治。

  高温天到来 谨防重度中暑

  在高热天气下,户外活动者、重体力劳动群体尤应注意预防热射病的发生,除外,专家指出大家不要以为中暑不是什么大病,其实中暑会引起全身多器官衰竭,所以一旦出现中暑的迹象,要尽早就医,以免耽误治疗。

  70多岁的李爷爷近日在师大附近散步时,突然晕倒,被送往徐医附院急救中心,经治疗,老人中暑情况好转,但因年龄大,自身患有基础病,还需要住院治疗观察。

  对此,燕主任提醒说,患有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中暑,要注意清淡饮食,谨防高血压和高血脂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中老年人夏季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湖边或树下阴凉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或八段锦都可以,适度活动四肢关节保持气血运行的畅通。”

  燕主任还建议,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最好备些十滴水、人丹等药品,以防应急之用。一旦发生恶心、心慌、意识不清、抽搐等症状的时候应考虑中暑可能,有条件的应立即采取浇水、敷冰等物理降温措施,如果症状无好转应尽快到最近的医院就诊。另外,尽量多补充淡盐开水或含盐饮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提高自己的热耐受性。

  徐医附院急救中心

  徐医附院于1991年设置独立的急诊科,2000年更名为急救中心,2009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依托急救中心组建徐州医科大学急救与救援医学系,徐州医科大学救援医学研究所,下设急救医学、创伤医学、急救心理学、灾害和重症救援医学等4个教研室,2000年在全国率先招收急诊医学本科生,是全国急诊急救医学本科专业教育教学的诞生地,2004年招收急诊医学研究生。急救中心现有固定医师66人、教辅和实验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硕士生导师8名;博士、硕士56人;平均年龄35岁。

  急救中心采用独立自主运行管理模式,本部有急诊观察病房、急诊内科病区(41张床)、急诊外科病区(32张床),急诊EICU(25张床)和急诊手术室,总面积约6000m2。徐医附院东院作为新建院区,总面积约15000m2,拥有最新的现代化抢救监测设备和仪器,具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江苏省卫生应急研究所就设在徐医附院急救中心不仅是江苏省综合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还是徐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组长单位。

  据了解,徐医附院急救中心擅长急性中毒、中暑、淹溺、心肺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脑血管急症、急性器官功能不全、急性胸痛、各类休克、严重创伤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到2016年,年急诊人次已经超过15万,危重病人约1.5万;出院病人3300多例次,急诊ICU收治周转2000多例急危重伤病人;年完成1300多台次的急诊手术、急诊清创缝合手术3000多例次。近年开展了BMSCs移植治疗颅脑、脊髓损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新技术。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面上项目1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国际多中心合作课题2项,欧盟“玛丽居里”课题1项,江苏省科研课题19项,徐州市课题7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徐州市科学技术奖1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项;淮海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徐州市自然科学论文一等奖1项。

  徐州导医热线:0516-5707122